吏部众人都纳闷,太子爷来吏部分明是公事,怎么提起了给太皇太后过生辰?这未免有些太公私不分了。难不成太子爷在国外野惯了,回来见自己功勋卓著,就猖狂了?说实在的,大清如今的变化的确托他的福,但如果他凭此就肆意张狂,目中无人,那太子之位怕是也保不了多久。
科尔坤早有心思为大阿哥谋划,今晨因为冯刚的尸体,至今心中还残余惊惧。但现在听太子要干蠢事,他忽然不那么怕了,等他抓了太子爷的把柄,告知皇上太子恃功而狂,肯定会引得皇上厌憎。再加上太子不育,废太子不是没有可能。
众人安静,都等着听太子爷接下来要干什么事儿来作死。
“简单定个规矩,自康熙二十六年后家中再有幼女缠足,不得参加科考,不得受惠于新政策,其中若有为官者,考绩减半,且全年无考绩俸禄。”
胤礽特意解释了所谓的新政策是什么,包括了大清新兴的所有行业,但凡家中有幼女缠足者,都不能参与与之相关的贸易活动,如果是农户的话,便也不能种植新品种的果蔬粮食。地主让租户种植,也包括在内,地主和租户家中都不得有幼女缠足。
刚出生的婴孩和三四岁的孩童都尚未缠足,所以胤礽定的日期稍微往前推了几年。
人都有逆反心里,比起必须实施的刚硬政策,这种有选择的政策显然更容易接受。胤礽还设立了举报监管制度,举报者可得被举报者所有新政策下所得的收入。
众吏部官员终于明白了,太子爷提及的给太皇太后献生辰礼的意思原来是这个。
大清本来就不提倡女子缠足,如今这政策倒没人敢提出异议。而且这政策定的妙啊,以前刚硬政策,很多人不听,因为法不责众,各地方官也管不了那么多。但现在用新政策做切割,倒是逼得那些人守旧之人不得不做出改变。不改变也行,那就穷着吧,家里也别指望能读书出仕。加上有举杯制度的奖励,谁纠察谁得利,更进一步促进了不缠足政策的贯彻实施。
“妙,太妙了!”
众吏部官员纷纷称赞胤礽,表示拜服。
吏部侍郎蒲春有一疑问询问胤礽:“太子爷刚刚说的考绩俸禄是指?”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另一改革了,如今朝廷给官员们的俸禄太低了,若官员们每年只靠这点俸禄生活,很难养一大家子。太穷,反而容易滋生腐败。但是如果单纯无差别地提高所有人的俸禄,有勤政的,有贪腐奸懒馋滑的,岂不十分不公平?
所以我如今想在官员发俸上做改革,俸禄与考绩挂钩,根据州县等级来划分具体评定制度。以后官员的考绩俸禄,就按照这个制度来进行严格发放。”
各州县按照富裕程度分“大富、小富、中、中下、穷、极穷”五个等级。
政务的按照繁忙程度分“要冲、繁忙、欠空、难施政”四个等级。
其中欠空是是指当地政府府库空虚,甚至亏欠的情况。难施政则是指当地有纷乱,政务十分难管,难以实施政策的情况。这个划分里没有“简单”,因为没有官员会承认他们揽下的活儿轻松容易。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地方政务大多都繁忙苛杂。
具体的划分,胤礽因为不熟悉吏部的工作,还是要由吏部这些老官们来办。全国大小州县太多了,总结起来需要时间,有争议的地方还需要讨论,两三月的时间完善考绩俸禄制度,已经算是快的了。
胤礽不管这些,他只管提,剩下的活儿就交给下面人做,毕竟工资不能白涨。胤礽还让两位礼部侍郎各带一队去做,两方是竞争关系,谁做得好谁就会得到表功,并且整个团队会得到十万两白银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