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按要求,队上每年都要往县里交公粮,所以这部分玉米是要都脱粒了才能交出去。而剩下的粮食都是村里的口粮,也不需要组织人手集中脱粒,算工分了。各家按着这一年得的工分将各家该分的,按重量称出来,自己背回家慢慢脱粒就得了。

这样一来,都不用另外分玉米瓤子了。

这几日,乌明三个陆续去采石场了,司南留在村里先是将手头的各色菜都做成泡菜,还要将一些不能做成泡菜的那些青菜收拾好了晒成菜干。铁柱家的土豆收了,已经按着当初说好的给知青院这边送过来了。可能是大家处的好,也可能在乡下这些菜并不值几个钱,所以哪怕按着当初的约定不需要再送青菜了,桂芝也依旧会往知青院这边送青菜。

只是随着天气渐冷,青菜的总类和数量在渐渐减少就是了。

之前村里人还送了些他们自家用酱腌的咸菜,因收到的比较多,一时吃不完,司南怕白放着霉烂了,也弄得干干净净的晒了起来。

总之就是学着村民的样子,积极准备着过冬的各种事。

当然了,司南比村民轻松的则是她不需要给家人准备过冬天的衣服。

下乡前怕遇到不好的村子,担心邮包会被人截留,所以司南跟很多知青一样,出门带着冬衣。早起,司南就将带出来的秋冬衣服都找了出来,拿到院子里去晒。

也幸好她是自己一间屋子,再加上同住的男生们从不在这上面用心,就算司南拿出秋冬的衣服,也没想过这些东西是不是 ‘超载’了。

见司南起早晾晒衣服,乌明几个也将带来的衣服找出来一并挂在院子里。

有司南在,也不怕家里没人衣服再被水淋了。

玉米面的饼子是最方便携带的干粮,但因为白面少的原因,玉米面的饼子凉着吃,就没那么好吃了,掉渣还干硬。

所以司南很少给三人带纯玉米面的饼子出工。每天不是做些菜团子,薄饼,就是夹了咸菜的饭团。

去采石场不像在家里,吃的好一些没人看见。他们仨都是今年新来的知青,受到的关注本就不会少,所以司南还是秉承着低调的作风,饭菜用些心思却绝对不会太打眼。

夏天的短袖,薄衬衫都洗干净收起来了。像是日常穿的裤子和外面的上衣,这些是要留在外面一直穿的。

如今供应紧张,布料又是紧俏商品,所以做衣服时都是能往宽大了做就往宽大了做。

这样一来,春夏能穿,秋冬也能穿。

在现代的时候,司南也有衣服可以一年四季都穿的。但那仅限于打底小衫,或是贴身穿的衬衫。

像是在现代,司南秋冬时都是将小衫或是衬衫穿在里面,外面穿件大衣就过冬了。

……

话回当下,司南一路尴尬的回到知青小院,先是去鸡窝那里扒拉了一回自家的三只小鸡崽,发现它们仍旧只会叽叽叫。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司南丢了片菜叶子到鸡窝,便拿了根木条去拍打晾在外面的棉大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