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菜团子里装的馅料也各有不同,有水果的,有豆沙的,还有疏菜的等等。

张妈带着两个孩子,司南自己在厨房忙了小半天这才将所有的菜团子都做出来。

弄了些装点心的防油纸做托,将小巧可爱的菜团子一个个摆在里面,然后盖上纸盒盖。华而不费的伴手礼就成了。

送了伴手礼,司南就收拾了办公室里的个人物品离开了医院。

这一届的临床医学生本就少。读研的就更不多了,加上司南也才三五个人。而学麻醉学的就只有司南一个。

跟着教授一对一的学习,不过几天,司南便觉得受益非浅。之后更是被成山的课业压得没有半点时间。

这个时代的老师教授是极具风骨,也极为负责任的。根本不像后世的某些没有下限的老师。那些老师为了开课后辅导班,在课堂上都不好好工作,知识点都不教,就为了让让学生报他们的课后班,收取课后班的钱。

柴简的课程比司南的还要重一些。不光重,他还要跟着导师到处跑,好在每次出去的时间都不长,不等司南开始想他,人就回来了。

乌明本科毕业后,也听了司南的建议读研。不过他的读研还和司南,柴简的读研不一样。他俩是脱产,而乌明则是不脱产的。

也就是说,人家一边工作,一边读研。无论是研究生的学历还是工作年限资历,两不耽误。

乌明是整个京大外语系里接触翻译工作比较早的学生,这几年的实习历练机会一直不少,这会儿一毕业就直接被上面的人要走了。

天南地北,国内国外的当空中飞人,有时一走十天半个月的都见不着人。

司南上学,方轻舟上班,家里的事情和孩子多亏了有张妈帮衬。不然她俩是别想过省心日子了。

当然了,虽然是一对一教学,但司南的时间也比方轻舟充裕。所以她时常有时间在家里看书带孩子。

乌亮和司东那边也有了消息,两人都去了津市驻地。

京城与津市不过两个小时的火车。这边接了消息,方轻舟和司南专门挑了个周六,等方轻舟下班后,两人抱着孩子坐火车去津市探亲。

津市有房子,略收拾一番就能住人,周六晚上到津市,周日晚上再回京城,到也便宜。

司南有时间就陪着方轻舟过去,没时间就方轻舟自己带着孩子过去,日子过得紧凑又安逸。

司衡比柴蘅大一岁半,也不知道张妈是怎么带孩子的,还是两个孩子天书一般的交流方式真的是有效沟通,总之就是司南发现她的那些儿科知识并不适用她亲闺女。

哥哥怎么做,妹妹就怎么学。虽然效果有些惨不忍睹,却也叫司南看到了某些希望。

比如说,叫两个孩子一块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