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项基本国策到底还是颁布下来了,不过他们家这些人也早就认命了。
好孩不用多,一个顶百个。
他们生娃娃也不是为了叫他们将来多出息,多光宗耀祖的。更何况,生命最值得尊重的地方应该是他的独立性。
司南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司衡和柴蘅两个小宝贝也终于可以送幼儿园了。没走方轻舟的关系送到他们那边的机关幼儿园,而是直接送进了京大这边的幼儿园。
哥哥照顾妹妹,妹妹乖乖的听哥哥的话,两个小宝贝除了最开始的几天不适应外,之后就发现了幼儿园是个非常快乐的地方。
早上起来,不用大人催,两个小家伙就催着张妈送他们上学去。晚上放学了还得张妈三催四请的才能将这对小兄妹带回家。
因为还没有硕博连读这种学制,所以司南一边准备毕业论文,一边与导师商量读博的相关事宜。可以说跟司南同期的同学们都已经成了独挡一面的主治医生了,司南还在学校里当学生呢。
对了,研究生毕业前,仍有一段时间的实习。这次实习的时候,司南直接去了麻醉科。
因从前几年开始,司南每年都会给之前带她的老师送年礼,那位老师对司南的这次实习更是照顾有佳。
然后还和以前一样,司南每收到一回红包,就交一回住院费。她呀,仍旧没胆子和心思收下来。
当初乌明选择了不脱产读研,虽然工作辛苦,闲暇时间不多,到底是两不耽误。所以这一次读博,乌明仍旧选择了不脱产,而柴简在考虑了一回自身情况后,做出了跟乌明一样的选择。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而且因为工作了,就不能随时随地的跟导师走了,他留在京城的时间也就多了。
而司南呢。
家里不缺钱,读书也有补助。虽然不及工资多,但加上收上来的房租,生活是不愁的。
既然不愁,司南就不想叫自己生活的太累。而且此时的司南心里也更倾向在学校读书,然后留校任教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了。
不过就算是留校任教,司南也必须参加实习。毕竟要有些经验才能更好的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呀。
就在这一年的端午节前,方轻舟那边接到了工作调令,她被调到了津市工作。
于是以前一个月去两次津市看司东的方轻舟去了津市工作后,开始每周回京城看儿子了。
公交车有月票,也不知道火车有没有,若是有,给方轻舟办一份,一年下来不知道能省多少车票钱。
其实早在一年前,司东就已经转了正职,拥有了家属随军资格。但是方轻舟考虑到儿子的户口和学业问题,便一直没有随军。
毕竟随军了,她和孩子的户口就都得迁出京城。如今两个孩子上的是京大的幼儿园,将来会是京大附小,附中……所以工作调动前,方轻舟跟司南商量了一回,直接将司衡小宝贝的户口转到了司南他们家的户口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