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封信,封氏就仿佛有了主心骨。而也是这封信,叫薛家人以及贾家人束手束脚,不敢妄为。
薛家是王夫人的娘家亲戚,甄家却是荣国府的老亲,这种事情一出来,荣国府一众,还真的只能装聋做哑。
封氏在离宁荣街不算远的小花枝巷里租了间院子,便算是在京城安家了。而别看英莲一味的哭,可这姑娘心里也不是没成算。一见到她娘,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后来又对了一回身上的胎记,英莲便再不怀疑来的人不是她娘了。
当然了,这也跟春纤早前笃定的话有些直接关系。
英莲听她娘说了这些年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当下就将自己这些日子攒的私房都交给她娘了。
薛蟠是个大手大脚惯的,英莲没开脸,他就更稀罕了。这些日子给英莲的赏银首饰都够普通人家置办几台像样的嫁妆了。
这些东西都给了封氏,再加上封氏手里的那些,日常再做些绣活寄卖,日子到是还能过得去。
在甄氏看来,商户人家规矩松散,瞧薛家这样也知道这话不假。
正经人家是没有那所谓的两头大,但商户人家却总会出现这种奇葩事。
封氏心知女儿就算是归家了,这辈子的前程怕是也毁了。与其嫁到旁人家因着前事被人嫌弃,还不如就嫁到这样的傻子家。
当个两头大的平头娘子,既不怕主母欺负,生下的孩子还是嫡出。而薛家既然嫌弃英莲出身家世,正好还可以娶一门上档次的奶奶。
通过这些日子的接触,封氏发现薛姨妈宠儿子没边,薛蟠也被他娘宠得不知天高地厚,一家子就只那个薛家姑娘是个心里有成算的。
可姑娘家家的早晚是要嫁人的,尤其是薛家姑娘还是个心气高,想进宫奔前程的。
这样一来,还真不怕她姑娘在薛家玩不转了。
不过前提前是名份上不能吃亏,以及她姑娘还得再调/教,调/教
对了,母女相认后,英莲也跟封氏提起过春纤,封氏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一二来。不过她心里也感激春纤在见到英莲的时候没装聋做哑。毕竟闺女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算自己没收到那封信,女儿也会想办法联系她。她们母女总会团圆的。
将春纤记在心里,封氏还和英莲说,总不能忘了人家这份恩德才好。
而春纤跟着黛玉在林家住的几日,乐不思蜀之下,还真将英莲的事给抛到脑后了。林之孝家的一时也没想到这事,春纤还是在跟一群丫头聊天胡砍时听她们提了一嘴,这才知道封氏已经入京了。
听完这些事,春纤挑了挑眉,她现在是不是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她又不是救世主,报个信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