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众读卷官一边拆着卷,一边将众士子的姓名、籍贯等进行核对,对比后发现,这一科三百九十七人的名字已填写于黄榜之上,唯独柳贺、张元忭、邓以赞三人不在其列。

“究竟何人夺了状元?”

头甲卷还未拆,众读卷官此时也是议论纷纷,所荐十二篇文章读卷官们都已读过,对头甲卷多少有些印象,然而何文是何人所作,知晓的人就不多了。

吕调阳此时笑而不语。

他毕竟是这一科会试的副主考,张元忭的卷子他印象不深,柳贺与邓以赞为《诗》一经的经魁与第二,《诗》正是他这个副主考审阅的范畴,哪一篇是邓以赞所作,哪一篇又是柳贺所作,众读卷官中最清楚的就是他。

“真是走运。”吕调阳在心中思索道,“我原以为此子能入二甲前三便不错了。”

……

第二日,众士子穿上在国子监领取的进士巾服,前往午门外参加传胪大典。

传胪大典前的程序也甚是复杂,先由内阁大学士拆开一甲三名试卷,向皇帝面奏一甲三人的姓名与籍贯,司礼监将之交与制敕房官,制敕房官再将一甲三名的姓名籍贯填于黄榜之上,用过皇帝的印宝之后,一科黄榜便正式奏效。

到午门时,众士子心中也极其忐忑。

谁能名冠一榜为后世所铭记?谁能获状元牌坊荣荫乡里?又是谁日后能官至九卿乃至首揆?

等候的时间可谓漫长到了极点,不过眼看科甲名次就要公布,士子们耐心可谓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