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玩味地笑。
恶人从善,那些时刻被恶人屠刀威胁的人,才会跪下来感激涕零,齐声高唱恶人的仁慈啊!
来吧,秦国的恶已经说了,让寡人看看,秦国的‘善’能起到什么作用?
【而义兵之策,便是当时秦相向秦庄襄王提议,放弃“计首授爵”的政策,开始约束战争,不再搞大屠杀。】
吕不韦的脸,也很荣幸在秦昭襄王时期,蒙上了马赛克。
【商鞅的计首授爵让秦国强大,但同时也增大了秦国一统天下的阻力。】
天幕简单介绍一下阻力是什么后,继续播放画面。
【计首授爵的计首可不单单是杀死敌人就可以了,还需要先扣除己方将官阵亡人数。】
【也就是倘若阵亡一名将官,己方小队需要杀两人,才能计那一个人头的功劳。】
【而且,百将、屯长在作战时,如果得不到敌人首级,自己就要被斩首。】
【因此,秦兵无不拼死作战。秦将无不竭尽全力获取人首。不然,秦军奋战一场,人首不够数量,使士兵无法晋升,在秦律紧压下的秦军恐怕要先兵变了。】
【在计首授爵出现后,秦每次大战都出现了斩首记录。】
【例如秦孝公八年,秦魏元里之战,斩首七千。】
【秦惠文王七年,秦魏河西之战,斩首八万。】
【秦武王四年,秦韩甘茂之战、宜阳之战,斩首六万。】
【秦昭襄王十四年,秦韩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
这些战役只是举例而已,从天幕所列出人数来看,死者远远不足“一百六十一万七千人”。
某个长平之战后的世界。
秦兵围邯郸,赵王正犹豫着要不要听魏国那边的劝说,投降尊秦为帝算了。
然而一看到这个屠杀数量,再联想到长平之战,秦军是真的杀俘,赵王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行!不能投降!坚守待援!必须坚守待援!”
而邯郸之民亦是剡木为矛矢、炊骨易子而食,宁死不降。
秦军太残暴了,他们害怕啊。
【遍观秦攻地之景,往往占城后,秦国都不得不将残存的本地之民或是逐出去,或是归还本国。】
难道是秦国人多,不屑于接收他国民众?
【只因计首授爵之策,令天下之民皆恶秦,秦国只能忍受人少之患,将这些不稳定因素赶走。】
【这给秦国造成什么危患呢?】
【商鞅曾说秦国田数不满百万。名山大川之宝亦无法竭尽其用,便是因着秦地少民。】
【秦国初时还能依靠发布优惠政策,比如赐给黔首田地住宅,免除其三代的徭役赋税,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但随着秦国虎狼之说传遍九州后,秦国打下来的新地想要有民众,只能徙秦民、迁秦罪人了。】
商鞅看到这里,脸色已经沉得很难看了。
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政策完美无缺,而是……
“居然走到了这一步。”
商鞅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