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委屈得不行,几日来她憔悴不堪,一则是俞锦清成日哭哭啼啼,甚至几次闹着自尽。另外俞择轩那日与淮安侯大闹一通便离开侯府,几日都未归,偏巧最近书院放了大假,她连去那儿找儿子都不知道。

更加之,陈玉琪毕竟是她的侄女,杖刑之后流放,她忙着差人继续打点,想让侄女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偏那打点的人回报,说是上头盯得严,他们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此尽心竭力,可夫君做了什么?他什么都不管,下了值就去那边要将婆母二叔子接回来,根本不知道她是怎样的心力交瘁。

第114章

第四日, 皇上宣召俞二老爷入宫。他在京城待了四日,都知道是皇上让他入京的,各部的官员都在打主意, 但他们更多的意思,是看在淮安侯府的面子上。

怎么说, 这位新来的俞大人, 都是淮安侯的亲弟弟, 是太后的侄子皇上的表弟, 值得他们拉拢。

否则,一个县城的知县, 这些年都没有上调, 即便升任也该去邾城任职,怎么直接就调往京城了?

不过, 对于任何官员的示好, 俞大人都没有分毫表示, 只借口水土不服,连淮安侯府都没有去过, 只见过俞家本家以为族老, 交代的是老家的事务。

俞大人入宫,老夫人也带着俞锦年俞锦诗出了门。从前的友人递上拜帖,她并没有接受, 反倒是带着一双孙女去了京郊的玉屏庵。

京郊玉屏山有个有名的寺庙玉屏寺,这个玉屏庵倒是没什么名气, 看着也没有香火, 甚至连尼姑都不多, 反倒是有些粗使的婆子和丫鬟。

等了不多时,一个与老夫人差不多年岁的老妪出现。她双鬓全白, 眼睛却是炯炯有神的,看着老夫人便笑起来:“多年未见,武英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