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李娇有没有谋害陆宝儿的心思,只是这出意外怎样看都不简单。他过了同情人的年龄,他只知道,谁敢大着胆子对他的人下手,那么就得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
这段时间又是科考,各路考生都想着和朝中大臣通个信儿,知道主考官是哪位,换点考题的消息,或是考官阅卷口味。既然有需求,自然有回应。各路都在偷偷摸摸试探官家底线,甚至有朝中大臣为了捞一笔富硕人家的钱,假意会透露信息,从中换取钱财。
前些日子,谢君陵常服出游,恰巧被路上的一男子拉到了巷弄里。说是看他是个今后有富贵日子可享的书生,就是缺了点运气,问他要不要买这个运气。
谢君陵听得好笑,便问:“这运气是什么?”
对方见谢君陵不开窍,比了个数字,再将手中的一个私印拿出来,说:“这是我家大人私印,我家大人在朝为官,自然有弄到科举考题的办法。就看你愿不愿意掏这笔银子了。”
那印子谢君陵眼熟得很,是沈云的小字,难不成他做上这样的买卖了?
原本不想多事,可一想到沈家那位不开窍的太太惹怒了他,那就只能让沈云尝尝苦头了。
第60章
谢君陵将这事写在折子上,递给圣上。圣上最是恨这些偷鸡摸狗的事,简直将科举考当作儿戏。于是命谢君陵彻查此事。
谢君陵以自己为饵,深入敌营,从小喽啰那处顺藤摸瓜摸到了朝中几位大臣,其中便有翰林院司职的沈云。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为不是真的舞弊或是泄露考题,不过是这些人乌烟瘴气想要用谎话捞些银两罢了。不过这也算是歪风邪气,自然要整治一番。圣上震怒,朝堂上呵斥了几位大臣,还罚了几个月的俸禄,并更改了主考官。至于沈云,由于人微言轻,圣上的火气自然要发在他身上,沈云被贬到幽州为知县,美其名曰让他试炼一段时间。别看都是七品,一个留在翰林院留在京都,另一个要去外地任职,傻子都知道,沈云再想回京都,那已经是痴人说梦了,或许一辈子要在地方上做个小小知县。
沈云知道谢君陵刚入大理寺就接手了这起案子,怕是圣上会高看他一眼。可他也因这不够圆滑的性子,得罪了不少大臣。沈云内心阴暗地想,谢君陵这样直接,在官场上肯定是走不远的。
可沈云忘了,圣上要的就是谢君陵这一把锋利的刀,他越圆滑便越有害,越犀利,与他人为敌,圣上便越信任他。因为这样的谢君陵,只有圣上可依靠,也只有圣上能保他。
圣上也会放心这样一个纯臣,不怕他结党营私,这就是圣上为何要处心积虑培养一个毫无根基的寒门臣子的原因,他要当纯臣的根基,君就是君,臣子永远只能依附他。
这天夜里,沈云喝醉了酒来谢府闹事,说是要和谢君陵好好聊聊。
谢君陵原本不愿见他,可听他在外头吵闹,怕是会影响陆宝儿休息,于是披衣起身,去迎沈云。
沈云不过是借着酒意装疯卖傻,说真的醉,那也未必。
一拉开门,满脸赤红的沈云便攥住了谢君陵的衣襟,咬牙切齿:“谢兄!你这个混蛋!”
谢君陵完全不怕这个醉汉,见他抡起拳头,也毫无惧意。他只是风轻云淡地看着他,讥讽地笑:“你倒是可以行凶,只是我这伤,明日给圣上见着了,定要问其原因。我是说沈大人酗酒滋事呢,还是怎样?”
这话一出,沈云便不情不愿地将手放下了。他颓然地垂着肩膀,只觉得与谢家的一切格格不入。谢君陵总是在那等高处睥睨众人,好似他就是狭小蝼蚁,是被他所瞧不起的。沈云很嫉妒谢君陵,嫉妒他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羡慕他被圣上赏识。可是谢君陵所经历的事,譬如查明通州贪污赈灾银一案,派个沈云去,那就未必能成功了,又或是哪处没安排好,导致他活着入通州被人抬着尸体出来。
可惜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无用,沈云只看到了谢君陵活着回来落得的好处,却忘记了他曾涉险到什么地步。
本想借着酒意揍这个背后捅他刀子的男子,可被谢君陵慢条斯理的一句话,又给吓了回来。
谢君陵冷冷笑了一声,他不过是用这句话测一测沈云是装疯卖傻还是真醉。哪知他还有分析利弊的能力,可见不是酒柜。念在同僚一场,若是沈云真的朝他下手,他也不会在圣上面前说三道四。只可惜,这个男人是真的孬,只敢背地里叫嚣。
既想贪银子,又不肯寻些正规手段,背地里贩卖考官信息,那自然就是要受罚的。谢君陵是厌恶李娇对陆宝儿做的事,可若是沈云足够干净,他也无从下手,更别说是抓到沈云的把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