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是孝子,便也只能暗劝姬昌,因其素受姬昌看重,到真将姬昌劝得意转,毕竟,以臣犯主,也需要勇气。
伯邑考不知,姬昌的野心却是源自姬发的相诱,这位二公子从来不甘人下,不仅不甘为臣,也不甘为次子,他的野心之火,很可怕。
因此,从不喜出城为猎的伯邑考,不知怎地外出行猎,被猛虎叼走,只余半幅染血之衣留下。
姬昌不知个中之隐么?
才怪!自家儿子个个如何心志,又有谁比他更清楚?
伯邑考虽是长子素得姬昌看重,可姬昌更喜那幼有反骨的姬发,那才是最似他的儿子。
所以,姬昌三敛其口,并未言他。
姬昌不言,旁人却不会不言,姬家九十九子,各自心怀不同,但都与伯邑考相好。
伯邑考身为长兄,委实做得极不错,不仅对每个弟弟都一样待之亲和关爱有加,且身兼父责教导他们。
因此,姬发谋害伯邑考,令余下九十七位兄弟抱成团,全把矛头对准姬发,谁也不会喜欢一个随时会把自己杀死的兄弟。
比起前尘的不动声色步步为营,今朝的姬发实在是急躁许多。
没办法,帝辛可不是原本那个只知酒色之徒,虽是好勇斗狠,却也不是寻常,身为君王当有当会的,他是半点不欠。
且论阳谋,帝辛占着大义主场,姬家父子天生就不占理,没有暴虐荒唐口碑,还有勤政爱民的声名,姬昌敢反,那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