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
“我的名字是娜塔莎。娜塔莎·玛丝洛娃。”
-------------------------------------
喀秋莎向娜塔莎“屈服”了吗?
不。
喀秋莎从来都认可娜塔莎的存在,也认可自己是娜塔莎的一个人格侧面。
在这五天的时间里,她通过情景模拟测算自己在不同情景下的反应,由此建立了“喀秋莎”真正的人格。
去除了代码组成的人格式后,喀秋莎是没有自己的人格的,所以她用娜塔莎的人格碎片装点了她的人格,从黑白变成五彩,初步完成了人格骨架。
为此她杀死了“娜塔莎”。
喀秋莎取代了娜塔莎,虽然不是被娜塔莎取代,但喀秋莎应该继承了娜塔莎的一切,在娜塔莎的基础上成为喀秋莎。
现在——娜塔莎被喀秋莎杀死了。
喀秋莎继承了两个世界的娜塔莎所有的记忆,但她变成了电影院的观影者,看完后会记得电影的内容,但观影者知道这只是电影,她只是旁观者而不再是里面的主角。
如果喀秋莎没有杀死娜塔莎,那么喀秋莎就会成为记忆影片中的主角,变成娜塔莎。
现在的她是保留了喀秋莎的人格侧面又融合了“娜塔莎”的娜塔莎。
——她是娜塔莎·玛丝洛娃。
-------------------------------------
之后的日子过的很快。
在提问过后,他们又尝试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