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还算比较容易,一来是因为明教授在国内外的茶学领域都算得上是翘楚,有自己的号召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专家学者本身就对古茶树趋之若鹜,年龄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树更是他们所追求的对象。
因此,只是放出这个消息,不到三天,就是十几位专家学者推掉了手中工作,来到了清源村。
楚孑一直在忙着接待,他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不止有国内的学着来了,连霓虹工、泡菜国甚至是越国、挝国,都有专家出席。
虽然最后加起来也就是二十人左右,和当初邦威的上百人的专家团队没法比,但毕竟来的都是在行业里响当当的角色,只要他们对这棵古茶树表示认可,那就不愁别人不认同了。
一大群专家就这样在村民惊讶地注视下浩浩荡荡的上了山,各个专家都带着自己的仪器,有些别说是楚孑了,连温如玉甚至明教授都没见过。
但幸好,作为一个大冷门专业,能坚持下来的学者都是爱茶、敬茶的,因此他们没有对茶树造成任何破坏,至多就是采集了一些叶子,进行细化的分析和研究。
而且十分罕见的,之前一直隐身的归渡市政府也派来了农业局的两个人全程跟随,不过楚孑对这两个人印象不怎么样,他们不懂茶,但却很懂为官之道,一路上净说着一些有用没用的屁话,反倒让各位专家分散了精力。
最终还是明教授定下了规则,他们二十个人成了了一个小小的清源村古茶树委员会,所有专家当场就同意了,由明教授担任委员长,五位最德高望重的专家担任副委员长,大家在查看完古树后,将在一周内出具报告,最终经过十二个人的集体认定,才算认定成功。
其实从专家们的热情和专注程度上看,楚孑都认为这个认定已经成了。
他们面对这样的古茶山啧啧称奇,外国专家都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国内专家流露的却多是惋惜之意——原来我国还有这样没被开发的原始古茶园啊,可也不知道这茫茫深山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古茶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