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孑一心只顾着挖土,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件事。
但一想到之前在集体培训的时候那一堆堆的文件,和精确到厘米的位置,他也了然了。
考古工作不仅有他们这些冲在一线的人,更多的,是在实验室、科技室甚至是远在外地的技术部门的支援。
可能需要几万人的通力合作,最终才能完成一次漂亮的考古工作。
小姑娘又指了指M1钢架上方:“听我做科技考古的师哥说,这些都是最先进的摄像机,每五分钟就自动拍摄一次,24小时不间断。”
她又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我们每次下工地不也要带上小摄像头吗,跟执法记录仪似的,其实都是为了记录整个考古的过程。”
“是啊,这就省事了,”杨华赞叹道,“这样我们发现什么东西,在基地的那些监测人员就随时知道并且帮我们记录了,不然像以前我们还要自己记,真的麻烦死了。”
“这样还有个好处,”小姑娘又道,“那就是监督所有一线的发掘人员,杜绝了一切偷盗文物的可能性……啊。”
小姑娘最后的一声惊呼是因为杨华默默捅了她一下,她方才反应过来。
二人一齐看向楚孑。
不敢说所有人,但至少经常在秦汉考古界混的人,都知道屠銮教授的传闻。
不过楚孑听完这话,也只是笑笑,没说什么。
杨华递给楚孑一罐啤酒,非常自然地转移了话题:“别聊了,快吃吧,火锅都快干了。”
楚孑和二人碰杯,一时间场面都安静了下来。
一众人静静吃了半晌,都是酒足饭饱,秦铎看着火锅里沸腾的气泡,不自觉地感叹了一句:“这样真好啊。”
“是啊,”杨华捏了两颗花生,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不知道汉朝人晚上都干些什么,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吃火锅喝酒聊天……”
“怎么可能呢?”秦铎笑,“根据《魏书》记载,三国时期才开始有火锅这种东西啊…….”
……
经过一段时间对主墓外回廊的发掘,大家已经基本将这些放有不同物品的藏室分出了功能。
比如之前盗墓贼光顾的,其实是位于主墓外回廊东南侧的衣笥库,这里存放的主要是绫罗绸缎,不过经过长时间的浸泡,这些衣物已经全部腐朽了,没有太多的考古价值。
楚孑也不免为他们感到惋惜,但考古就是类似开盲盒的事情,他们负责的地方偏偏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如此,但负责东南侧的人还是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惊喜”,是一个看上去颇为精致的金属灯盏,根据埋藏点的土质推测,至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东南侧的小组兴奋不已,立即将这件“文物”放进了盒子里,然后灌满了无氧水,八百里加急送去了实验室。
东南小组所有成员都将期待值拉满了,希望这是一件能改变历史的东西(毕竟也是他们发掘出的唯一看上去有些价值的东西)。
然而。
关于那个灯盏的考古报告很快就出了。
鉴定结果:“根据碳十四气体正比计数,该灯盏距今年份1200年左右,与主墓其他陪葬品年份不符,据初步推测,可能是南宋时期的盗墓者所遗落……”
盗墓者所遗落……
东南小组人都傻了。
这玩意,竟然是盗墓贼的?!
还是盗墓贼不小心落下的???
亏他们还当成了个宝贝!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件事很快在工地传开了,所有人都知道东南角小组经过三个月的辛苦发掘,终于找到了一盏盗墓贼家的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