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之前王公贵族还有点反抗心思,那北藩的百姓可是丁点全无。自从成为大齐的一份子,原以为要胆战心惊受人欺凌,毕竟以前北牧没少欺压大齐的无辜百姓,可谓是罪行累累。没成想只要听话不闹事日子照旧过,而且比以前好上很多。

北藩地域辽阔,水草丰茂,可是就是不适合大面积种庄稼,以往总是跑到大齐烧杀抢掠,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逼无奈。冬天一到,河水封冻,草木皆枯,吃不饱穿不暖,事关生存,心思不就打到别人身上。

战败之后,随着局势渐渐稳定,镇北侯牵头打通了大齐和北藩的贸易往来,分为官道和私道,他们可以用牛羊马匹自由的和大齐换取粮食、布料。而且北藩人心灵手巧,可以做出很多鲜艳精美的小器物,深受大齐有些人的喜爱,这更是让北藩百姓额外增加了不少收入。

担心私道没保障的,可以通过官道交换,只是统一定价,相对能交换到的东西就少一些,可是品质有保障,平头百姓不用担心吃亏。若是想要换的多些,可以自行和商人们私下交易,可是在品质上可能就存在风险,若是遇到黑心奸商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为了避免增加两边百姓的摩擦,减少矛盾,林涵钰特意增设易物司,里边有大齐官员、北藩当地选拔的能人还有从京城学习完毕回转的北藩质子,力求公平公开公正。不仅负责官道贸易,而且作为中间人为私道贸易调停,若是有吃亏受骗的,都可以去上诉。

无论哪一方逮着就严加惩处,且是公开惩处,手段严厉,务必肃清那些妄图浑水摸鱼之人。不是没有黑心的人,但凡被逮住不仅主谋重罚,且家人连坐,轻者流放,重者杀头。林涵钰亲自审问严厉处罚了几起后,着实震慑了两边那些心思不轨的人,让双边贸易有序稳健的进行。

于是,水草丰茂的季节,北藩百姓努力蓄养牛羊马匹,甚至按照大齐的需要更多的去蓄养耕牛和马匹。以前北藩农业不发达,相比起耕牛更注重牦牛的养殖。毕竟牦牛耐寒耐苦,适合高山地区生长,奶肉皮毛都是牧民重要的生活资源。耕牛却耐不住恶劣气候,养了也没地耕种,除了肉就没有其他用处,反而不受欢迎。

但是现在大齐农业对于耕牛的需求量极大,哪怕养殖耕牛需要更精心的照顾,北藩百姓也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毕竟一头耕牛换取的粮食可牦牛要多上两三倍。春夏气候好一些,水草又丰盛,在冬天来临之际足够把一头小耕牛养大卖出去。

而大齐供应的粮食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土豆、红薯,这两样易于保存,烹制简单,又抗饿顶饱,对于经常迁徙的牧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且换取比例高,成为比大米小麦还受欢迎的存在。

只要在春夏之际勤劳肯干,绝对够换取一家人过冬所需的粮食衣物,不说人人吃饱穿暖,但起码不担心大雪封山之际活活饿死冻死,不用像以前一样到了把牛羊都吃完了冬季还没有结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