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摇摇头,道:“这些东西,即使我们再怎么严防死守,只要与北方还有来往,总有一日会传到她们那里去。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化被动为主动?”
孙策来了兴致,道:“怎么说?”
“以我们的种子、农具来换他们的马匹、饲马之术。”
南方的骑兵训练始终敌不过北方的骑兵,原因之一就是马匹的优劣,世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在南方,连不错的马匹都有些难找,倒不是南方的马不好,只是在对上北方的骑兵时,南方的马总没有北方的马健硕。
这与南方的地理、气候、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因此从北方直接“进口”马匹是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
等到将北方优秀的战马引进,他们大可以研究配/种,等到将来便可以不再从北方换取战马来补充军备。
周皎见孙策与周瑜各自思虑,接着道:“北方虽然常遇动乱,但毕竟还是中原地区,论繁盛程度确实比我们更高一层,以往积攒下来的知识不是我们一时间追得上的,既然如此,我们大可以以此来‘交换’,只要我们还掌握新兴的东西,便拥有我们独有的优势,而不必顾虑太多。
何况若是北方的百姓知道是伯符哥哥统一这样做,也必然会感激伯符哥哥的。”
孙策不由揶揄道:“这高帽子戴着倒是舒服。”
周皎也不由露出一个笑容,道:“这高帽子还多着呢,就有劳伯符哥哥多戴几年了。”
孙策明白她言外之意,有些好笑,随后想起什么,道:“对了,这次去宛城时把绍儿也带上吧。”
周皎微微一愣,不由道:“带绍儿做什么?”
孙策正色道:“他将来也是要接替我的位置统领一方的人,这才第一次上战场,难免有些怯意。
反正这次是去和谈,不会出什么事,跟着你这个姑母也好去长长见识。”
周皎无奈扶额,道:“别的地方就算了,宛城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还是不要带绍儿了。”
孙策听她这么说有些奇怪,道:“宛城怎么了?”
周皎解释道:“上次曹公的大公子不也是在宛城险些丢了性命?我对那个地方还心有余悸呢。”
孙策调侃道:“往日里没见你这么信这些?”
周皎却格外认真地叹了一口气,道:“我原本也不想相信这些,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事冥冥之中确实自有定数,即使费尽心思也难以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