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皎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些好笑,接着道:“至于是非功过、孰好孰坏,那是后人才能评判的,与我们没有关系。”

她将茶壶从炉上取下来,将煮好的茶水倒了出来,把其中一杯递给孙绍,道:“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又有谁能说清楚我们今日喝的这一杯茶是否也会影响后世的人们呢?与其在意这些,倒不如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不是吗?”

孙绍对上她明亮温和的眼睛,不由轻快地应了一声。

议和的日期定在了三日之后,江东使团自然也立刻准备起了议和时需要提出的条件,其实大部分条例都是还未出发前便商量好的,比如城池归属、百姓户籍,同时还要约定友好往来,不得私自侵犯对方领地等等……除此之外,周皎还不忘追加一条——给孙策封王。

其实这条她在江东与孙策讨论的时候,孙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如今名义上还是刘家的天下,这天下再怎么乱、孙策再怎么厉害,终究还是个“外人”,贸然封王恐怕容易落人口实。

她这样一说,众人也都能想到其中利弊,不由有些犹疑,各自沉默不语。

周皎见他们犹豫,摇摇头道:“曹公所思所想恐怕也是这一点。”

自汉朝建立以来确实没有异姓王出现,汉高祖刘邦也说了,臣子们的功劳即使再大,也绝不能封异姓王出来。

但那又如何呢?曹操如今不称王不代表他不想称王啊,何况现在孙策与曹操实际上是二分天下,名义上却还要屈居于曹操之下,实在是说不过去,他们还是要尽早从曹操之下脱离出来,“自立门户”才好,起码要成为和曹操平起平坐的身份,至于之后要不要根据情况再从汉朝臣属的“大笼子”里面跳出来,就看孙策的个人意愿了。

周皎给众人细细剖析了一番理由,听来确实有些道理,众人理解后自然应了下来,纷纷摩拳擦掌,准备着在之后的议和之中大展风采。

第134章 信步其中逢旧友

转眼间便到了议和之日,因为场面比较正式,自然是要穿官服的。

周娇是女子,官服也略微有些不同,除了品级不同二有些诧异,整体与其他人相差不多,看着也还算整齐。

议和说到底就是展现嘴皮子的时候,周皎还不忘戏谑地让人自带了茶叶,说是有人要是喝不惯议和会馆里的茶水,冲杯自家的茶必然能好好和他们辩上个几百回合,原本有些紧张的人听她这样开玩笑,也从容了不少,都笑着称是。

一行人到达议和会馆的时候,曹操派遣来的人都已经落座,看着年纪都不小,应当是“履历丰富”。

双方对视一眼,各自哼了一声,大有互相看不惯对方的意思。

周皎见他们这样,好悬才没笑出了声,只是对着坐在中间的曹昂微微颔首。

说来距离他们上次相见也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曹昂除了比当初更多了些坚毅,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曹昂也向周皎点头示意,两人碍于如今的情形,也不方便叙旧。

周皎坐下之后,对曹昂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