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微微颔首,道:“好。”
周皎对一旁的顾邵道:“孝则,将我们的条件都念一遍。”
“是。”
顾邵应了一声,从袖中拿出一个册子展开,将其中孙策对于目前的边境划分等等一系列要求都说完,直到最后才将封王的要求说了出来。
如果前面的只是让对面的官员脸臭,那“封王”这个条件一出,对面就炸了锅,纷纷唾沫星子飞溅,引经据典证明孙策这么做是大逆不道,不合时宜。
周皎这边虽然平均年纪没有对面大,但战斗力也都不是盖的,他们其中有的亲身经历过诸葛亮当时的舆论战的盛况,有的曾经是学堂中力辩群雄的辩论高手,大多是经常在秣陵的大榜上跟人吵过架、辩过论的,看到这场面完全不怕,也一股脑地辩了起来。
周皎虽然坐在中间,但全程基本不怎么说话,偶尔喝一口茶,兴致盎然地看着两边吵架。
要论引经据典,她看的书自然是没有这群人多,周皎当然不和他们辩论,以免将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对面的曹昂也不怎么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人吵架。
“周正使,你为人臣下,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竟然也不劝谏,任由孙策胡来吗!”
周皎原本安静如鸡,忽然被点到了名,不由微微挑眉,却也不含糊,道:“敢问何处大逆不道了,若论夺权篡位,吴侯从未做过,他治理江南多年,江南可曾发生过动乱?比起北方自顾不暇的样子,江南百姓安居乐业,大多能吃饱穿暖,这不是吴侯的功劳吗?难道非要那些莫须有的‘军功’才能评判吴侯的作为?”
“你!”对方被周皎噎回去,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只能在那里气着只捋胡子,却没办法否定。
周皎也不搭理他,只是自顾自地抿了一口茶水。
曹昂此时开口道:“高祖确实有言在先——‘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正使何解?”
周皎见他开口,这才露出一个笑容,道:“当初的曹公我不敢妄言,如今的曹公坐拥北方,真的还是这样的想法吗?”
曹昂还未说话,先前那个官员已经瞪大了眼睛,怒斥道:“你……你不知尊卑!不过区区一个女子,也敢妄言!”
“怎么,尊驾难道是心虚了?”周皎冷笑一声,道:“这汉家的天下久经战乱,王侯的座位上坐着的是谁与百姓的安定相比难道更重要吗?这天下是汉室的天下,更是百姓的天下,若不知道体恤百姓,只知道拥护那些荒诞之徒,国势衰微才是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