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乾学诧异之色溢于言表,他耐心地弯下腰来问胤礽:“太子殿下懂得荷兰文字?”

胤礽大方的承认了,有小美在,世界各国文字的翻译都不成问题。

徐乾学对比胤礽要求所改写的翻译,对比笔帖式翻译出来的文书,得知此事非同小可,忙严肃了面容,对他道:“微臣可能将殿下所授意的译文,与笔帖式所写的译文一同上报给沙大人,恳请大人上奏皇上?”

这事儿结果如何,不如就让皇上自个儿拿捏了。

笔帖式直言翻译未错,请其他笔帖式来,也是同样的结果。

文字言语之博大精深,翻译过后用词稍有不同味道就都变了,而大清文臣写文书,素来用词有古意。

这古意,又深受着儒学的影响,儒学讲究谦恭、守礼,用词优雅、得体。

翻译一对比,这问题就有点大了。

徐乾学在经过胤礽的同意后,就匆匆去找了沙澄。

沙澄刚开始见到他,还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神色,带瞅见跟在徐乾学之后来的胤礽,脸色顿时有些绿了,胡须隐隐颤抖。

面前堆积如山的文书告诫着他前面有多少坑在等待着,可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却让他不得不耐下心来听徐乾学说话。

最终,这事儿还是给捅到了康熙御前……

第158章

在等待沙澄将问题由礼部呈上去给汗阿玛的时间里,胤礽又在礼部的宗卷室内查找了数封之前荷兰之前与大清之间往来的文书记录。

曹珍也帮着他一起找文书,只是他不懂荷兰文字,只能从大清官员的记录之上找。

“前朝与先帝时期的记录上,将这个国家称呼为‘红毛国’。”

“殿下,记录上说‘先帝年间,红毛国使者态度诚恳,屡次恳求向大清称臣纳贡,希望能够五年纳贡一回,而先帝宽容仁慈,准许红毛国称臣,并且宽限他们八年纳贡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