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还沉浸在震惊中,心情跌宕起伏,而康熙,已经面不改色地接过了胤礽的大清银行章程,细细看了起来。
“这也是仙兽教你的?嗯?‘宏观调控’这个词,用的妙啊!”
大清立国以来对于财务的管理皆参照前朝,原本不动的照着抄,却不知时代在改变,原有的制度,早就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发展。
帝王的火气渐渐降了下来,饶有兴致地说道:“成立了文部之后,看来需要再成立新的部门,商部了。”
文部成立的妙处,已经在实践中让康熙尝到了甜头,若是商部也如同胤礽形容的一样“美味”,康熙乐于在实行海禁的现在,再额外成立一部,并且借此机会,将“大清银行”给开起来。
杀鸡儆猴去树立大清银行有借有还的信誉与威严,这事儿干得妙啊!
牺牲的,也不过是个别朝臣。
虽然那时明珠党羽,是大阿哥胤禔的人脉,可对于两位儿子一起促成的这件事,康熙一改此前斥责的横眉怒目,转而赞赏起了他们。
“这事儿保清做的对,将国利放在私利之前,不愧是朕的儿子。”
康熙以为,胤禔甘愿吃亏而帮胤礽将“大清银行”的计划实施下去,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人脉。
两位儿子不拘泥于蝇头小利,党羽争斗,而是放眼国家大事,一起合起伙来做了一件大事,这样的认识,令康熙心情顿时愉悦起来。
作为父亲,他既宠爱太子,也喜爱皇长子,这两位最喜爱的儿子们优秀,他怎么能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