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禷认真道:“儿臣看到了。”
胤礽迷茫脸,一时没搞懂汗阿玛与大哥的脑回路:啥,看到啥了?
康熙:“这些外国使臣,都眼巴巴地求着来与大清合作呢!他们说尽好话,朕随手给一些小恩惠,他们就感激淋涕,若朕有何要求,他们跑得比太监都快,你们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不等儿子们回答,康熙冷声道:“因为大清国力强大,大清有他们寻求的巨大利益,又有足够的实力威慑他们。”
“你们切记,这些洋患终会成为日后需要治理的一大难题,这些外洋来使可以为了这些捧着我们,而一旦我们变得弱小,他们就会如同狼一样冲上来撕咬。”
康熙教育两位儿子,尤其重点教育胤礽:“对外洋人,可以表面怀以仁义,可心底的警惕需要时刻惦记着,即使他们在大清拥有了国籍,他们的心到底是不是大清的又有谁能保证呢?除非等到他们的子子孙孙辈,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他们会融入这里,成为大清的一份子。”
“所以,要利用他们,不可全信任他们。”
胤礽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忙顺杆子往上爬:“汗阿玛,您怎么就答应了让白晋学习满语呢?他要是学习了满语与汉语,大清的一切不都让他看在眼中,记在心中了吗?”
胤禔迟疑道:“也许,汗阿玛本就不打算让白晋回国?”
康熙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还是保清有悟性,明白朕之心思。南怀仁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乞休,朕需要为以后做准备。”
无论是南怀仁身后的耶稣会,还是洋外的人脉关系,康熙需要一个能够接替南怀仁的人,而白晋运气好,恰好在这时候入了康熙的眼。
胤礽接着道:“外洋人那么积极要学习我国的语言,我们可不能落后了呀!汗阿玛说不能全信他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培养属于大清的翻译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