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诧异回道:“哎?”
帝王瞧见太子一脸茫然,遂摆了摆手:“罢了,之后让财政部给你算算本金,能清算回来一些,走公账的,又何必要太子掏自己的钱?”
“建学堂是儿臣提出来的,总不能都让国库买单,儿臣总得付出一些,”胤礽道:“才不至于让您为难。”
“朕为难什么,”康熙语气重了一些:“太子掏私库为朝廷建学堂,至朕于何地?”
胤礽一愣,闭上嘴巴不说话了,低下头继续处理自己手中的公务,父子二人之间氛围变得微妙起来。
康熙轻轻皱了皱眉,一会儿看他一眼,过一会儿又看他一眼,见他一直低头看奏本,半点没有与自己再次交谈的意思,心中一阵沉闷。
是,这些日子以来朝中确实有诸多流言,索额图与纳兰明珠辞官,更多支持太子之人升官,使得太子权势过大,在朝中有一呼百应之效。
若是太子直接从政务上提出在各地建立学堂,那也是可以达成的,偏偏要自己掏钱先将框架给搭建好,再将成果以上奏的形式奏请帝王,等待内阁批复,从而过了明目转交国库。
绕这么大个圈,掏出那么多钱,说他不是自觉避嫌,康熙自己都不信。
太子在下意识地放掉手中的权力,宁愿采用更迂回的方式,也不选择相信自己不会猜忌他,这让康熙心里闷闷的。
胤礽火速干完了手中的活,轻轻呼出一口气,回过神来,语气平常地与康熙搭话道:“汗阿玛,您看,您其他儿子们也都已经长大了,一直让他们有实无名地在部院干活,那也不是个事儿。他们这些年来,也都做出了一些政绩。”
不如给其他儿子们一些封赏,该升亲王升亲王,封郡王封郡王,再不济也封个贝勒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