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红楼世界39

贾家的事影响不到林家,也丝毫影响不到朝堂。

这些年,随着皇帝和心腹们布局完成,一项又一项技术被研究出来,从香皂,到玻璃,到水泥,到每一项的技术开发,一次次为国库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与此同时,天下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田地的佃农不再进入各个地主家做工,而是进入国家开办的各个工厂。

没有多余的人种田,可朝廷却规定了,不能使田地荒芜,一旦发现便罚款于荒田的十倍。许多大户人家逼不得已,把家里的下人都赶去种田,实在种不了的只能卖给朝廷。

几年下来,朝廷回收了不少的土地,并因此把大部分的隐田都扯了出来,登记造册。

朝廷的田多了,也不能放着不管,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农田部,把工厂剩余的那些人,按工人的工资待遇都招进了农田部。

刚开始是大量的种植经济作物,用于养活这些进农业部的工人。后来,等到各个工厂的进一步扩张,需要的工人数量急剧增加,又把大部分人重新调回工厂,而农田开始采用各种先进的机器。

播种机,收割机等等利于种植的器械被研究出来,大量的应用,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的价值当然也随之下降,百姓们能用越来越少的钱,买来更多的粮食。

百姓们再也不担心饿肚子了,而那些进了工厂的人日子更加的好过,几乎达到了丰衣足食的地步,一时间羡煞了周围所有人。

没想到,当初苦哈哈只能给人当佃农的这群人,现在已经成了人人羡慕的存在,日子过的非常滋润,而那些守着自家几亩田的人,却越过越差。

那他们守着这些地还有什么意义?

除了能吃饱饭,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比工人们差远了。

而且靠天吃饭还要担心天灾,终究没有朝廷开办的工厂来的有保障,于是更多的人放弃了种田,转而把田卖给了朝廷,而自己想办法进了厂。

与此同时,依然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富户们,日子也是越来越难过。农作物的价格一天比一天低,赚到的越来越少不说,人手也越来越难招,招人的工钱涨得还越来越快。

要是再遇上个什么干旱洪水,百姓还能领到朝廷发放的救济粮,可富户家的下人就不行了,毕竟他们不属于朝廷,而是家奴,只属于主家,朝廷是不会发救济粮的。

能怎么办呢?总不能让下人们活活饿死,富裕点的主家只好咬牙掏粮食养活他们,而小点的家族,就只能送还卖身契,给下人恢复平民的身份,让他们去领朝廷的救济粮了。

这样一波波下来,囤聚田地的中小家族越来越少,大量的百姓恢复了自由之身,成了要给朝廷纳税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