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孙秀秀嫁人之后,日子过得那么悠闲自在,没有一个找事的婆婆,可不就舒心嘛!
安西想了想,开口问道,“建那院子花了多少钱?”
安支书向他比了个四字,意思是四百。
这年头拿四百来建房,可不是个小数目,大概花光了安大伯家所有的积蓄吧,可见那房子建的多好了。
“二堂兄前两年的工资应该没有这么多吧?”安西奇怪,按照这个年代的物价,新兵最多最多也就是十几二十块钱吧,后面职位升了,工资才会涨上去。
“是你大伯补贴的,说是他这个做大伯的对不起你,既然要建,就建好一点,未来你要是娶媳妇,有这样的房子,女方也不会因为没有父母就看不起你。”
安支书没说的是,其中有一百还是他给的。
他也愧疚啊,作为堂伯,还是村支书,他做主把树小子送出去了,他哪里不愧疚,只是当时他也是没办法。
爷爷奶奶,爹娘都饿死了,他家也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也是无能为力啊。
知道诚小子要给树小子建房子,他默默拿出了一百,就当他这个堂伯尽一份心。
第68章 年代文世界8
一路聊天,很快就来到了下河村。
下河村这个名字起源于河流,村前面有一条比较宽阔的河流经过,这条河按当地的读法就叫下河,因此村子也起名下河村。
因为村里人口多,住房建的还蛮密集的,基本上就集中在一块,都在河的北边,而南边就是大块大块的农田了。
他们跟着安支书穿过房子中间的土路,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和他打招呼,对于新面孔的知青,他们会好奇的看两眼,但也没放在心上。
反倒是安支书,一路走,一路和人介绍,“这是我那树侄子,来,树小子,这位你喊刘爷爷,是村头那边那家的。这位你喊李大伯,住村尾。那是王大婶,那是张嫂子……”
反正一路下来,安西谁也没记住,不过他知道,那些人肯定把他给记住了。
估计因为之前二堂哥的操作,他们已经了解过了安树是何人了,现在他又突然冒了出来,瞬间就成为了整个村的谈资,比新来的知青还惹人关注。
果然,他们没走几步,就有一个老汉带着一家子人匆匆赶了过来。
“树小子回来了,堂哥是真的吗?树小子在哪呢?”老汉的语气非常激动,嘴唇都哆嗦得不行。
安家因为人少,本身就十分注重血缘关系,安树还是他唯一的弟弟的唯一血脉,当初送人,他也是迫不得已,心里愧对弟弟,现在能回来,自然万分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