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少,也就没人说什么了。
他们得了这么多鱼,人家拿个一两斤尝尝鲜怎么了,看不上看不上!
这就是安支书的聪明之处了,给这些‘坏分子’的,都是不打眼的,即使有人看到了,东西太少,也不值得说一嘴的。
安支书可不是一般的村民,他上过学,有些见识,知道那些被批斗的人都不是什么坏人,而是一些知识分子,甚至还有上过战场的军人。
别的地方,他管不了,但是在这一亩三分地,他绝对不允许有人无辜去欺负别人。
所以那些人在下河村过的还算安心,村里分配粮食东西总会剩下一些边角料给他们。
住的虽然不好,但冬天也能保暖。
而那些不安分的知青,也被村里人吓住,从不往那边去,因此日子过也还安宁。
第74章 年代文世界14
村里选人参加的时候,原则上是要求每家两个人参与,有青壮年男人的,就男人上,没有男人的,或者男人年纪大了的,就让家里的妇女上。
总之村里上上下下,一百多户,报名了两百多人。
至于那些知青,以四人为一单位,也就是说,四人能上两人,十六个知青可以报八个名字,至于到时候怎么干活,怎么分配鱼,就他们内部自己解决了。
毕竟村里那么多户,大部分人家都超过了四口人,说起来,还是他们赚了便宜。
毕竟只要他们分配的好,其实每个人都能拿到二十多斤鱼的。
而村里人就不一定了,像安大伯家,就有七口人,不算上安诚的话,也有六口,他们分到了八十多斤,平均下来,每个人也不过是十五六斤。
这还是好的,有些人家小孩子多的更惨。
不过也没办法了,至少安支书还算公正,年纪大的老人们,都另外给了一份,算是补贴有老人要赡养的人家。
安大伯一家得的鱼在村里不算多,也不算少,但这些足够他们一家吃一年的。
而且还有安西的鱼,因为是安西提供的药,所以经过村里的一致同意,决定给安西一百斤。
安西也没推辞,拿出十斤给安大伯家,算是他在这里吃饭的伙食费。二十斤送给安桃,她不是村里人,没有分配到鱼,安西打算给她家送点。
安桃公婆和安树的父母交情好,他们在安树父母死后,也一直惦记照顾着安家。所以安西也不吝于回报一二,即使这份好安树没有享受到。
但情谊就是情谊,心意到了,你得领情。
二十斤给安杏家,她嫁给了本村人,也分到了八十多斤鱼。可是她和安桃一样是安家嫁出去的女儿,没道理给安桃不给她。
因此不管安杏怎么推辞,安西都把鱼给他们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