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次的调整,不仅味道更好,也更节省材料,还比之前的保存时间更长,腐坏速度更慢。

不得不说,安西是下了大心思的,而那些老人孩子也很努力,安西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打折扣。

尝到成果后,安支书对计划更加有信心,听了安西的话,还提前带着成品去和上面交涉了。

安支书是有能力的,在成品确实优质的情况下,他不仅把未来出产的价格谈好了,直接涨了一半不说,还拿到了预售订单。

收购站承诺,如果味道都和这个一样好的话,他们会按说好的价格收购。

这不可谓不是一件大喜事。

至少村民们都放下了心,可以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了,只等着产品卖出去好分钱呢。

因此除了那几个实验的妇女之外,厂里正式招聘了第一批员工。

除了安支书这个厂长,安西这个宣传,还有安实跟着自己父亲干采购销售的活以外,厂里还招了十名女工和八名男工,以及那些之前帮忙的老人孩子算是外援,帮着打打下手。

这些人是算工资的,正式工一个月拿十块钱,外援一个月三块钱。

别看厂里给的工资不高,但村里人都抢着要的,最后还是安西设置了几项考核,通过考核的才能进厂。

至于其他没选上的,也没办法,而且他们还要忙着种地打柴,反正农村不缺活干,只不过,厂里的工人拿到的钱多一点而已。

但是他们也少了工分啊,要少换一些粮食的。

为了让厂子正规化,安西一开始就制定好了规则,厂里按收购站的价格,提一成收购村里的农产品,生产之后卖给收购站。

所得的钱除去成本,工人的工资,剩下的就扩大生产,购买周围附近村子的农产品。

经过几年的发展,安西有信心把周围几个村的百姓都容纳进厂里来,让他们从农民变工人。

因为下河村优越的地里环境,地势平坦开阔,离县城又不远,极易修公路。安西打算直接把这里打造成县里的厂区,最终被规划进县里,让这里的村民不仅农民变工人,还从农村户口变县城户口。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安西现在首要做的是监督第一批农产品保质保量的完成,然后多写点文章,让城里有点闲钱的老百姓都好奇他们的产品。

等到第一批产品完成,安西马不停蹄的跑了好几个县里的印纸厂,最终选定了一家价格实惠,又愿意按照安西的要求做纸盒子的工厂。

安西认为,为了以后的长久发展,他们现在就要把包装和品牌当在心上,不然很容易就被后面效仿的人超越。

盗版做的比正版好的事,一点也不稀奇,所以为了一直占据优势,他们一开始就要在老百姓的心中播下种子。

给他们一个意识。

下河村的农产品是最好的,不仅好吃,还高档,是送礼的首选,价格合适又体面。

因此安西花心思设计了一个比较漂亮的包装盒,还在盒子上印下了下河村的标志,作为logo。

一开始,安支书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花冤枉钱干这些,但在安西提出先拿自己的钱垫付盒子印刷的钱,他也不好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