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对内: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法,严禁诸侯王参政,不拘一格提拔有才之士为侍从以备顾问,裁抑相权,依靠亲信、近臣、宦官参与决策,形成中外朝制,又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的控制;经济上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颁布算缗、告缗令,向商人征收重税;文化上建立正规的察举制,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设五经博士,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又令郡国皆立学官。
对外,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迷信神仙,热衷封禅和郊祀,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多次卖官鬻爵,又重用宦官。
在位后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统治集团内部亦愈发激化,酿成“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刘彻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两年后驾崩,传位幼子刘弗陵,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刘彻之母王娡,在怀孕时,汉景帝刘启尚为太子,王娡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醒来告诉刘启后,刘启认为这是高贵的征兆。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刘恒就驾崩了,刘启继位,为汉景帝,不久刘彻出生,刘彻是汉景帝第十子,亦是王娡唯一的儿子。
汉景帝立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为皇太子,刘彻同时被封为胶东王。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刘嫖,向栗姬为其女陈氏提亲,被栗姬拒绝,而王娡却许诺让刘彻娶陈氏,因此刘嫖不断向景帝诋毁栗姬而赞誉王娡,栗姬亦曾出言不逊而触怒景帝,天平遂逐渐向王娡母子倾斜。
薄皇后被废黜后,王娡暗中指使大行令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使景帝对栗姬的不满达到极点,于是处死大行令、疏远栗姬,废刘荣为临江王。景帝立王娡为皇后,立时年七岁的刘彻为皇太子。
刘彻成为储君后,景帝拜卫绾为太子太傅、王臧为太子少傅,让他们辅导刘彻。刘彻行冠礼,十天后,景帝驾崩,刘彻继位。
即位初年,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刘彻也必须“奏事东宫”,也就是将国家政务向太后汇报。
刘彻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将两位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分别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窦婴和田蚡都喜好儒术,赵绾和王臧又是鲁诗学和春秋谷梁学大儒申公的弟子,所以从这套执政班子可以看出刘彻的崇儒意志。他还命令丞相等内外大臣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并派人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召申公,申公见了刘彻后,强调治国需要“力行”而非“多言”,刘彻喜好文词,故对申公不甚满意,但毕竟已征召而来,就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同时议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
不过,太皇太后窦猗房,崇尚黄老之学,阻挠儒学改革。御史大夫赵绾,请求刘彻不要再将政务汇报给太后,窦太后大怒,斥责他又是一个新垣平。于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王二人下狱治罪,二人皆死于狱中。窦婴、田蚡也被罢免,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礼制也被废弃。
馆陶大长公主自居拥立刘彻之功,对刘彻各种请求,令刘彻厌烦。刘彻按约定娶的馆陶大长公主之女陈皇后,起初获得独宠,但她不仅“骄妒”,而且长年无子,使刘彻对她有所疏远。
此时,王太后告诫刘彻说:“你刚即位,大臣还没有完全服从,就先搞明堂,惹恼了太皇太后,如今又忤逆大长公主,肯定会严重得罪她们,妇人容易取悦,你一定要十分慎重!”于是,刘彻不得不稍微尊重馆陶大长公主与陈皇后。
在此期间,刘彻韬光养晦,沉湎于微行和狩猎,同时亦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拓的准备工作和初步活动,如派张骞出使西域、派严助征讨闽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