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二十文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大明每年产盐上亿斤盐,拥有这样的产量,薄利多销也不是不行。
至于会打击到盐商,那又不是什么大事。
改官卖成商卖,灶丁的生活就会改善。
万历时期所实施的纲法,便是民制、商收、商卖、商运、商销,就结果而言,虽然消耗了堆积的盐引,但和灶丁还是没有丝毫关系。
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私有化只会让商人变本加厉。
而现在,朝廷要来当商人的对手,首先便是打下食盐的价格。
商人会囤积,朝廷自然可以放量。
朝廷的目光不会去看那些盐商,毕竟真正需要帮助的,是海岸线上不计其数的灶丁。
这些人才是朝廷帮扶重点。
听了汤书伟的分析,孙琼迟迟没有言语。
他不曾详细了解过盐政,所以,里面的条条道道都是知之不详。
“如此一来,那盐商岂不是血本无归?”
孙琼皱着眉,缓慢坐了下来,迟疑着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闻言,汤书伟笑着说道:“户部尚书给商会那边通过气了,更何况,如今运送往边镇的粮食,多由运输部队代替,朝廷早就在逐步取消盐引了。”
“这并不能从单方面去看,朝廷决定开商开海,并且在天津、山东、大同、辽东等地试点商税,商会的商队于各地流通,所牵扯利益不仅是食盐一道。”
“二十文的售价虽高,但是与批发价相比,也有着巨大的利润。”
汤书伟眼神示意孙琼冷静,毕竟原本从灶丁那边收上来的盐,价值是一斤盐大致是三文钱。
而现在渤海的盐场还增加了包装,每一袋都是固定一斤,所用的便是油纸。
油纸在大明的价格并不贵,这得益于造纸术的蓬勃发展,还有就是朱元璋在南京设立官办桐园,大量种植桐树,而后是朱棣下西洋刺激了造船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