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薛家父亲99 贾宝玉闯祸

可贾敬倒好,自己有了功名,不思回报,却给国子监惹来非议。你官当得好好的,却修道去了,这是对朝廷失望厌弃,以示抗议么?否则,再没有什么理由能解释这种行径的了!

国子监作为贾敬求学的师门,也是被弄得灰头土脸的,对贾敬是恼怒不已,贾宝玉进国子监享受了那样的待遇,与此事也是分不开的。不是说国子监有意打击报复,而是博士们要防止这棵小树苗再长歪了,因此格外对之要求严格些!

“哈哈,愚兄知道贤弟说的是谁了!”有人笑道:“不过,倒也不必担心,咱们这些人都是寒门子弟,比不得人家钟鸣鼎食的人家!他那是自打出生起,就安享荣华富贵了,咱们十年寒窗苦读,孜孜以求的功名在人家看来,压根不算什么的!”

“那他何须和咱们争抢?可恨的是,抢到手了,却又弃若敝屣,徒然占了金榜上一个位置?”一人厉声道:“这真正是小人行径!”

“人家是权势赫赫的勋贵,你能奈何?”一人目光不着痕迹地望贾宝玉身上瞟了瞟:“他就是有国子监入学名额,名正言顺的。他愿意来上学,愿意去科举,还考上,做官了,也是他的造化!人家潜心修道,功名家业都抛下了,咱们这些俗人,哪里能理解得了这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的心思呢?”

“超凡脱俗?呵呵,如果他真的刻苦其身,潜心修道,那我自然也不便说什么了,人各有志么!可惜啊,他抛弃了自己的责任,人是装模作样地住进了道观,却六根不清净的。那家道观是受他家中供养的,他住在道观里也是锦衣玉食地受用呢,听说里面的道人们不但胡乱炼制丹药,还私自容留了女弟子们‘清修’。淫邪荒唐,这哪里是正经修道的样子?”

“哈哈,你看不惯又如何呢?高门贵第的,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不见人家又塞了个子弟进了国子监么,混个几年,就有了秀才功名。日后运作一番,少不得也能弄个好差事的。可怜那些寒门子弟寒窗苦读,到老了还是个老童生的,不知有多少呢,唉,可悲可叹啊!”

“他哪里来的名额,他这一辈的名额,不是被他哥哥用了么,其实那原该是他堂兄的,那才是正经袭爵人呢!”

“这家是武勋,不守规矩是常事了。他家老太太还在,因此并未分家,兄弟两人还住在一处。这没什么,只要守着长幼尊卑礼制就好。但他家,那是二房住进了主屋,颠倒主客,大房袭爵的兄长却被排挤了,他的堂兄堂嫂只给二房跑腿使唤,大丫鬟拿着钥匙,管事不做主!他在家中,那是众星捧月一般,一应待遇,堂兄是远远不及!”

“你说他为何能额外弄到名额,别忘了,人家的亲姐姐是宫里的妃子,可不是鸡犬升天了么?”

贾宝玉先前就听出了同窗们议论的是自己的堂伯贾敬,这弃官修道在京城里是独一份的。但他对这个堂伯没什么情分,所以听着旁人对之冷嘲热讽,也当做不知。

他在国子监里,也经历了一些事,知道天下广阔,不是所有人都会买他贾家的帐。而且,国子监的地位真是很高,里面的官家子弟也甚多,不少是比他贾家还要位高权重的,有些人以前根本没与他接触过。那是一个新的世界,他在贾家未免有些坐井观天了。

国子监的博士、教授们也更加待见文臣家中出身的学子,对学业优秀的寒门子弟也不差,他经义、策论比起其他人有些逊色,在老师们面前都有些气短,荣国府公子这个身份,似乎并不能给他多少依仗。

他不想为这些言语闹起来,惹来师长们注目,人家没点名道姓,而且,说得也是事实啊,家中人都觉着堂伯有些不该。堂伯是正经进士出身,若是他还当着官,贾家必定要比现在要兴旺的。

但听到这些人的话语渐渐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后,贾宝玉却忍不住了。他不能让这些酸子小人们污蔑自己,今天若做了缩头乌龟,他在国子监里还怎么有脸面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