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薛家父亲113 薛淞为家人做安排……

就算朝廷对贾家网开一面,贾家侥幸能免了流放坐监之苦,但家世败落那是一定的了,家中财产必难以保全。京城多少人家祖上也是钟鸣鼎食的,后代子孙沦为平头百姓,衣食难济的也多了去了!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往今来,在华夏大地上,一直能保持富贵不衰的只有山东的圣人孔家了。

届时,贾家一大家人将如何生活,由奢入俭难啊!贾家的子弟中没有能成器的。王夫人别的人不管,但绝不肯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受委屈的。

老亲中,贾家、王家、史家,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贾家落到那种田地,王家和史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唯一独善其身的只有薛家。

贾家人是不敢去招惹薛淞的,金陵城又是千里之遥,那么他们能盯上的只有自己一家了!

想到往后日子要经受贾家人不断地骚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权势、财富,沦落到尘土里的人,更加是不会顾忌着脸面和尊严的。这一眼都望不见尽头的前景,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顾进士和薛瑾萱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决定。

外放,必须外放,要离开这是非之地!

薛瑾萱夫妻俩专程又去了一趟薛府,把自己的决定告知薛淞,并请薛淞帮忙。

薛淞听后,不禁松了口气。很好,防患于未然,日后,薛瑾萱不会受贾家的拖累和绑架了。

他这样的做法,或许冷漠无情,但各人有各人的命数,谁能负担旁人的命运呢?他要维护的只能是自己在意的人。

顾进士观政时表现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吏部的评判。薛淞和顾家也为了他疏通了些关系。在授官时,顾进士得到京口(今镇江)下面一个大县的县令官职,正六品,不日就要去上任。

县令的官职虽不算很高,但江南乃富庶繁华之地,在那做官轻省且非常实惠,是个好职位,顾进士很高兴。

薛瑾萱更加满意,京口与金陵城距离甚近,坐上船,半日不到的路程,回娘家很是方便。薛蟠和王秀云听说后,也为之欢喜。

薛舒辰婚事的曲折,薛蟠已经知道了原委。他也非常愤慨,对王夫人和贾家越发厌恶,王秀云也不敢为之辩解。京城之行,她心中对娘家的兄姐情分也确实淡了些。她很快也不去想了,只一心盼着与分别了好几年的女儿相见,思量着给她准备各种吃穿用品。

还有,薛蟠挑剔了许久,终于对一位姑娘中意了。

那是一位现在已经致仕了的知府家的女儿,识字,会管账,人也美貌能干,性情爽利,薛蟠被安排相看时一眼就看中了。

如果是从前的薛家,官家小姐是不愿嫁过去的,但现在那知府思量之后,便答应下了婚事。薛家近来也是为了准备婚事而忙得不行,劳累而快乐。

京城里的薛家也迎来了一桩喜事。薛淞和薛虬父子经过苦心钻研,指导着工匠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来一种新式的纺纱机。

这纺纱机设计机巧,但制造难度并不高,操作起来也并不比以前的纺织机难,但比旧式纺织机纺纱的速度要增快了几倍,这都是经过织工现场验证过的。

可想而知,这纺织机一旦问世,能大大提高生产力,造福百姓,旧式纺织机将渐渐淘汰。如果薛家自己悄悄地自己生产,会给薛家带来很丰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