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体育场
跑道上。
400米比赛半决赛第二小组的比赛已经过去半程。
第五道上,奔驰的红色矫健身影逐渐的把速度加了起来,依然一马当先。
第六道,身穿蓝色短跑服的美国选手梅里特也毫不示弱,更加了一把力勉强的保持住了前伸数的差距埋头向着最后一条直道冲过。
二百米、二百二十米、二百五十米、三百米……
一步步的疾驰间,临到最后一个直道时,选手的层次进一步的凸显。
比起上一组,这一组的总体实力发挥无疑看起来要差了不少。
除了顶尖的华夏和美国两名选手逐渐遥遥领先占据了绝对优势位置以外,其他选手看起来渐渐趋于颓势。
差距被拉大,再拉大,进入最后一条直道后,形势彻底一目了然。
完全的两个档次一般,进程推进到此时,领先与第二集团之间的差距已经被拉开到5、6米。这在以往这样大型顶级比赛中实属难得一见。
林幕,梅里特,领先优势一直未变,看起来依然强势无比,又是几十米后,把和身后其他选手的差距更在进一步拉大。
林幕始终保持着领先位置,整个比赛的节奏进程完全如同精密调控一般,不疾不徐,稳步前进。
梅里特在追,或许是年轻人不服输的意志,或许是美国短跑选手在400米项目上的骄傲。更或者是这一位华夏选手的特殊。
诸多因素下,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超过林幕,拿到小组第一。
不过,临到终点已经不到50米,仍然超越未果后,他似乎是憋下了这一口气。
半决赛,对于如他一般的顶尖选手,大致还是要掌握好一个度。
不是为了刻意的体力保留,更多的是积蓄、克制和压着保留的情况下晋级决赛,不可能让自己在决赛前太早的进入兴奋状态,最终的胜利还是要看后天那一场,掌控自己在最后那一刻爆发。
梅里特有些不甘,更压着一股心气。从去年瓦里纳再次输给这个华夏人之后,瓦里纳的竞技状态一直不好。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被瓦里纳压的抬不起头的梅里特似乎彻底爆发一般。几场比赛的互有胜负之后,梅里特的成长犹如打开了一个阀门,竞技状态和个人成绩突飞猛进。
今年开始,梅里特逐渐取代了瓦里纳的领头位置,被美国短跑届誉为400米项目的未来王者。
现在的他需要荣誉来奠定他的王者之路,这一场奥运会比赛则变的尤为重要。
瓦里纳依然还是他的对手,只是状态不好加上身上一直缠绵的伤病困扰,梅里特在这次的奥运会中并不对瓦里纳太过重视。
战胜现在的瓦里纳,梅里特有十足的信心。至于这一位华夏人,被称为瓦里纳的克星的人,则是他认为最强的拦路虎。
半决赛比拼到现在,梅里特对于这条拦路虎的实力有了更深的感触。
“确实很强,节奏控制精确到可怕,每一场比赛似乎都稳定的可怕,不过我一定会战胜你!”
梅里特的心里在疯狂怒吼,22岁的骄傲美国人向着目标发起了冲击。
离终点线还有最后二十米……
第二组比赛大局已定。
始终一马当先的林幕迈着大步向终点跑去。
其他选手的追逐,美国选手的挑战他从未放在心里。他一直在按照自己预先规划的节奏在跑。
特意加强了前一百多米的起速节奏,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爆发的点。也是因为他前半程的加速更快,才使得他在前三百米中对梅里特压制的非常大。
最后上直道的80多米,梅里特追赶的几十米间他都没有刻意再去提速,控制着匀速节奏跑到现在。梅里特追没追过他不在意,他完全在感受着他最后直道阶段可以提速的空间。
一场半决赛,他对于自己最巅峰间能够发挥的速度状态有了数。
下一场的决赛将是他职业生涯里单项比赛的最后一场,他希望能以最完美的状态给自己的运动生涯一个交待。
“……林幕跑的很稳,他看来非常轻松,还有十几米,林幕领先,梅里特追不上了,林幕,冲线了……小组第一……”
低头、压线!
“43秒88!”
终点线上,第一个冲过终点的成绩出现。
解说员声嘶力竭的吼着,不算精彩的比赛,但过程和成绩充分的反应出了问题,29岁的林幕宝刀未老,状态非常好,进入决赛的喜悦,对于决赛的期待,尤为让人感到兴奋。
体育场沸腾了,观众们的喧嚣呐喊如爆炸了一般。很强势的一跑,全程领先,压的所有选手似乎没有还手之力。
进44秒的成绩,虽然还没达到林幕所保持的亚洲记录,但大家都能看的出来,林幕的保留肯定是有的,全程都看起来太稳定,太轻松了。
第二名梅里特44秒02,很不不错的成绩,但比起林幕的成绩还要差014,至于第三名,法国选手德琼44秒75的成绩,差了087秒,实在显得有些惊人。
现场,电视机前,所有华夏观众都是哄哄闹闹的。他们跟随着林幕的动作,一刻也没停止过倾注他们的热情。
看台上,林幕的家人朋友们更是激动到热泪盈眶。只有身处在体育场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热烈如此之盛,那份因为林幕而有的骄傲和自豪如此强烈。
华夏代表团处,掌声更是一刻未停。
他们的小林、林指导、林教练、教练,这一跑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都是专业的教练和运动员,即使是工作人员也都是对于短跑十分了解的人。
从专业的眼光,他们更是能看出来很多问题。
教练员和田径队领导们凑近着高兴的讨论着林幕的这一跑,本来对林幕400米项目还稍有担心的他们,此刻就只剩下分析和憧憬。
来到现场和刚结束比赛的运动员们同样也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