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152章

家养小首辅 假面的盛宴 7676 字 10个月前

接下来是第二场,这一场就回归到正常的考校功课了。

由何秀才发问,两人答。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何解?”

“探求古人古事,多读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薛俊才上前一步,答道。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何解?”这句话是问薛庭儴的。

他微微一沉吟,道:“孟子崇尚朴素,而史官子鱼秉性刚直。讲的是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下一句是什么?”问这一句时,何秀才并未看向两人中的任何一人。

薛俊才还在发愣,薛庭儴已经答道:“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何解?”

这一次薛俊才没有落下,忙说:“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话音还未落下,他却是脸颊发热,不知是羞恼还是自惭。

“好!”何秀才击掌一下:“答得都还不错。”

忽然,他又道:“水榭。”

薛俊才愣了一下,薛庭儴目光闪了闪,答:“山斋。”

闻言,薛俊才方反应过来,何秀才这是在考对子。

学童未入大学之前,除了基本的三百千千,还要学《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

而其中像《声律启蒙》、《龙文鞭影》,便是教授学童懂得声律规则,及排比对仗。在学习平仄切韵的过程中,同时开始了解和掌握诗韵,并习得大量的词汇和古人典故。

时下有这么一种说法,蒙学过的的学童,没有几个不会对对子。

尤其是这种简单的对子和对联。

在连吃了两次亏后,薛俊才明显学聪明了,几乎是何秀才方问罢,他不再等候观察是问谁的,便抢先答了出来,以至于薛庭儴连着几次都没能抢答成功。

看得出薛俊才学业学得不错,何秀才出的对子,几乎没有他答不上的。

“老夫最近因心生感叹,偶有所得,得出一上联,至今未能得到合适的下联。此番说来考考你二人。对你们如今来说,可能有些太难,但尝试一下也无妨。”何秀才收回目光,看向乔秀才:“乔老弟若是有兴趣,也可以试一试,以解为兄多日冥思之苦。”

乔秀才微微一哂,知道这是何秀才生了较量之心。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附近几个村里,就他和何秀才考中了生员。何秀才在外头的名头一直不显,会心存比较,他也能理解。

“何兄但说无妨。”

何秀才一抚胡须,道:“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薛庭儴目光一闪,眼神在上首两人的脸上划过,又落在薛俊才脸上。见其低头做沉思状,他便也垂下了头。

堂中一片寂静,都不敢出声,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考校两个小的,怎么这两位也对上了。

忽然,一声清脆的击掌声响起。

就见乔秀才抚掌道:“双木成林,三木成森森林木茂,木茂林化森。”

薛庭儴暗忖:其实这对子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平仄对仗都不难,难的是化字。

何秀才的一人化为大,二人化为天,其后对仗两句有画龙点睛之效。而乔秀才用双木成林,三木成森对之,可谓是绝佳。

其实他也对上了,在乔秀才之前,只是清楚这一题主要考的并不是他和薛俊才,才会默不作声。如今乔秀才既已对上,他自然也就不用怕专美在前,毕竟追根究底,考得还是他和薛俊才二人。

他抬起头来,道:“小子也有了。”

薛庭儴也并未含糊,拱手作揖道:“谢陈叔的提点,只是家中还有琐事未处理。待一切都妥当,小子便去那清远学馆求学。”

“你倒是干脆,就不怕受了连累,有碍功名?”陈老板好奇问道。

“小子还未入学,谈何功名?再说了,朝廷历来重视选纳人才,若真是有才之辈,想必那胡县令也不敢过多阻拦。”

“看不出你小子倒是志气高。好,既然你敢去,是时我定帮你引荐一二,我那位同窗虽为人刻板木讷,不善言辞,学问却是一等一的好。不敢说教个举人进士,一个秀才却是没问题。”

“那就先谢过陈叔了。”

连着几日,薛庭儴和招儿都是早出晚归。

薛家倒是有人问过了两次,听招儿说带薛庭儴出去透透气,也免得憋坏了。大房的人是目露鄙夷,薛老爷子是不禁摇头。之后的便没有人再多问了,大抵心里都清楚薛庭儴是输定了。可能二房这俩孩子心理也有数,才会破罐子破摔不去看书反倒四处跑着玩。

要知道即使资质如薛俊才,也是在家中连看了多日的书,以做准备。

转眼间,便到了五日之期。

这一日,与平常的日子并没有什么不同。

农家的清晨素来忙碌,过了一夜,家里的牲畜都得侍候,还要折腾一大家子人吃饭。等吃罢早饭,男人们都要下地,女人们则在家里做家务活。

若说有些区别的,就是早饭时薛俊才碗里比旁人多了两个荷包蛋。

因着前段时间薛老爷子的敲打,这些日子赵氏再不敢明火执仗给大房的人开小灶,今儿也是见日子不一般,才会没忍住。

本来薛庭儴是没有的,还是杨氏见公公脸色不好,才主动去管赵氏要了两个鸡蛋,给他添进碗里。

薛庭儴要分招儿一个,招儿不要,可惜拗不过他。

两个人为了一个蛋,在下面你一句的我一句小声说话,上面的薛老爷子面色格外沉重。

不过乡下人的日子就是这样,再怎么心情沉重,生计不能落下。尤其正赶着春耕之时,薛老爷子还是带着两个儿子去地里干了会儿活儿,直到日上三竿才回来。

关于薛家的两个孩子要比试的事,早在余庆村里传遍了。

说怪话的不是没有,可大多数人还是能理解薛老爷子的做法。乡下人挣几个钱不容易,谁家钱也不是大河里飘来的,若是有办法,谁也不会这样。

知道今儿就是正日子,都让家里的孩子在村里看着。瞅着有生人往郑里正家去了,这些毛孩子便撒丫子往地里跑,离得老远喊一句‘里正家来人了’。大人们地都不种了,扛起锄头就往回赶。

不多时,郑里正家的那个大院子里就站满了人,还有更多村民正不停地往此处涌来。

院子里一片拥嚷,大家一面说着闲话,一面议论着今天这事。

屋里,郑里正正陪着一个身着身穿文士衫,头戴平定巾的中年人说话。

此人生得瘦长脸,面色有些青白,眼眶下面微微浮肿。看样貌不咋样,可身份似乎非同一般,竟坐着主位。

而郑里正只能陪坐在一旁。

其顾盼之间颇有一番不同常人的气质,此人正是在附近十里八村都有头有脸的乔秀才。

早在之前,郑里正就想过了。薛家那边是薛青山出面请人,若不出他的预料,请的应该是其岳父杨忠,杨忠不过是个童生,那他就请个秀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