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扶苏拜师

之前他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就有这方面考虑。但如今看来还不够,朝堂上的官员几乎都是世袭而来,像李斯这样从民间来的少之又少。

而世袭来的这群官员未必有多大本事,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庸才,混吃等死,且思想顽固不化。

大秦想开创盛世,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给予天下学子更多的机会。

“陛下此计甚好,不知陛下想如何改革?”

灵桑暗赞,不知是不是读了史书的缘故,秦始皇与以前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念头更加通达。

“朕想以考核的形势来改革。”许是得到灵桑的认可,秦始皇颇为欣喜。

“天下读书人不少,却都埋没于民间,不为朕所用,这是何等损失?”

灵桑微微讶异,秦始皇居然想到了考核,这不就是后世的科举吗?当真让人惊奇。

按照正常时间来讲,科举政策直到隋朝时期才萌芽,唐朝正式确立。

陛下这一举动,直接提前了八百多年。

科举政策虽然有弊端,但在选拔人才方面绝对功不可没,至少比如今的世袭制、举荐制强得多。

这让无数贫穷书生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也选拔出无数贤臣,为国家做贡献。

“陛下所言乃是科举制度,这的确是选拔人才的好途径。”

“科举制度?”秦始皇好奇:“仙子知晓这种选拔方式?”

灵桑点了点头,含笑说道:“这是数百年后才会兴起的一种制度,陛下如今可是提前了数百年。”

秦始皇登时朗声一笑,原来他竟有如此成就,难怪会得到仙子的肯定。

只听灵桑又说道:“只是,如此一来陛下定会得罪权贵,引起强烈反对。”

秦始皇笑容一收,漆黑的双眸蕴藏着几分讥诮,睥睨天下之势展露无遗。

“朕不怕得罪权贵,只怕此计不够精妙,不足以让我大秦强大。”

所以他才来请教灵桑,他想知道的是此计是否可行,而不是担心别的。

“既如此,陛下尽管放手去做便是,此计可行。”灵桑失笑,这才是她认识的陛下。

秦始皇愿意举行科举招纳读书人为官,就不会再背道而驰“焚书坑儒”,留下一身骂名。

且,如此举动也会极大程度收拢民心,说不定还真能选拔出一批不错的人才。

比如名垂青史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

思及此,她提醒道:“陛下不仅可以进行文考,也可以进行武考。”

“仙子所言甚是。”秦始皇赞同,灵桑这话可谓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关于科举制度,朕如今也只是萌生一个想法,届时恐怕还需要请仙子出面指点一二。”

“可。”

秦始皇心满意足,这下他就放心了。

“朕还有一事想请仙子帮忙。”

“陛下请讲。”

秦始皇有些迟疑,之前是公事,此事却是私事。

“朕有公子二十三人,最重视的乃是扶苏,扶苏性格儒雅,贤能睿智,只可惜跟儒家走的太近,令朕不喜。”

“仙子大爱于天下,厚德载物,又学识渊博,是以朕想请仙子为扶苏师,予以教导。”

“旁人的话扶苏恐不听,但仙子的话他定会听从。朕愿拜仙子为太傅,于三十六郡为仙子修建仙祠。”

灵桑微微一怔,陛下为了扶苏也真是费尽心思了。

秦朝原本已废除太傅一职,为了让她名正言顺教导扶苏,居然又要恢复,还要为她在所有郡都建造仙祠。

不得不说,此事让她很动心,她来大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扬名然后收获信仰力?

若是各地都都建造仙祠,于她而言绝对事半功倍。

“陛下用心良苦,我若是拒绝,倒显得狭隘了。不过,太傅一职便罢了。”

“仙子高义。”

秦始皇赞叹,他不喜扶苏太亲近儒家,至于别的大臣又恐收服不了扶苏,唯有仙子是最好的人选。

至于胡亥,反倒只是附带。

“朕还有一子,名为胡亥,仙子想必知晓,乃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秦二世。”

“朕疏于管教,之前命赵高教导他,却不想赵高此人品行不端,连带着胡亥也被教得不知善恶,目中无人。”

“是以,朕想请仙子一并教导于他。朕对他期望不高,希望能扭转性子,当个有善心之人便是。”

灵桑无奈,这是买一送一呢?

胡亥原本由赵高教导,赵高一死,他就没了老师,秦始皇看过史书之后估计也不敢再让别的大臣来教导,所以找上了她。

这是不想再二世而亡啊。

胡亥即位之后,对他的兄长与姐妹可是大加残害,杀死了所有人,其中十个公主更是被肢解,当真残暴到了一定境界。

“陛下,这是否不合适?”

她不太想教导胡亥,胡亥一听就是性子顽劣之辈,俗称熊孩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一拳揍死方能解气。

可那是秦始皇的儿子,若真揍死了,秦始皇肯定不乐意。

许是知道她心中顾忌,秦始皇正色道:“仙子不必顾及他的身份,就当做寻常孩童教导,他若是不听话,随仙子责罚。”

灵桑微微扬眉,随她责罚?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一下。

收拾熊孩子她还是很喜欢的。

“既如此,我就收下此二人。也希望陛下信守承诺,任由我教导,无论如何也不干预。”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秦始皇朗声一笑,既然决定将兄弟二人送过来,他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忽然想起一事,秦始皇从宦人手中取过一个黑盒子递给灵桑。

“这是胡姬送你的小礼物,朕也不曾看过。”

灵桑好奇,胡姬送自己礼物做什么?是希望自己多照顾胡亥一些?

神识扫过,里面居然是一座仙女白玉雕像,雕像不大,做工却极为精致,分明就是她的模样。

这位胡姬倒是有意思。

“请陛下代我谢过胡姬,我会好好照顾胡亥。”

至于怎么照顾,就看胡亥的表现了。

于是第二日上午,兄弟两个就站到了灵桑的面前。

扶苏本就在东边村庄里干农活,被知会后很快就过来了,还穿着那身粗布麻衣。

干了十来天的活,原本白皙光泽的脸颊晒得又黑又红,一双手也变得粗糙不少,还有一些口子,身形倒是更结实了些。

这模样,怕是放到秦始皇面前,秦始皇都认不出来了。

胡亥则是由蒙恬亲自护送过来,一路上又哭又闹,烦的蒙恬干脆用布堵住他的嘴巴,直到进入仙宫才取下。

胡亥凶狠地瞪着蒙恬,蒙恬冷冷一笑,压根不怕他。

自从听蒙毅说起按照历史发展,胡亥即位之后会将他们兄弟逼死,他就看这个小屁孩很不顺眼。

如今好了,被送到仙子这里来教导,呵呵,有他的苦头吃。

兄弟两个一个是长子,一个是老幺,年岁与身高差距都极大。

秦朝以身高论是否成年,高于六尺便是成年,矮于六尺被视为未成年。这个时代的一尺约莫后世的23.1厘米,换算过来也就一米四。

显然,扶苏远高于这个高度,胡亥则远远没达到。

“见过仙子。”

扶苏躬身行礼,双眼中盛满恭敬与景仰。

这段时间他与黔首们一起劳作,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晓的东西。而且黔首们对仙子都极为推崇,还跟他讲述了许多在仙山上的事情,使得他对仙子更加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