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

每每谈到刘辨的去向,郭嘉总难免要跟荀彧吵半天架。郭嘉唯才不论血统,荀彧则把名正言顺放在第一位。倘若刘辨存的是篡位之心,荀彧宁可一死,也不愿把粮草交给刘辨助纣为虐。

况且刘辨还不是一般人。他能在短短个把月里把盘踞颍川的五斗米教连根拔起,可见此人心智谋略非同寻常。要再叫他得粮屯兵,真真就没人能撼动得了他了。

郭嘉能说什么呢?他了解荀彧。荀彧真的会在信义和忠君面前选择自戕谢罪的。荀家的风骨令人敬佩,也令人扼腕叹息。

郭嘉只好道:“他是灵帝骨肉,大汉的苍生合该由他卫护。至于要不要当皇帝,我看他并不在意。当初便是他自己同我说不想当皇帝逃出宫的。”

“果真?”荀彧眼里闪光。

“当不当皇帝有什么所谓呢?但有权柄在握,威望加身,能召天下兵马,能服四海诸侯,头上再有个天子也无妨。”

“不一样。天子坐中宫,能臣卫中国。君臣各当其位,大汉才能永保太平昌盛。”

刘辨听罢评论:“荀彧说得对。”

郭嘉大跌眼镜。也不知刘辨说得是真是假。

刘辨真的一点也不想当皇帝。天天宫斗心累不说,就天没亮就得起来准备早朝,简直折磨人。要哪天搁深宫里召见个英俊的大臣,民间即刻传出各种绯闻话本。反倒出了宫,在许县当个大地主,生活乐逍遥。

刘辨忍不住念首后世明□□写的打油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郭嘉颇有微词:“战乱但起,头一个丢脑袋的就是民间富翁。”

郭嘉自己家就是如此。他本来生于颍川阳翟的世家,到祖父辈虽然没落,倒还占着良田千亩,生活总算富足。后来黄巾造乱,军资粮草都从地方富商身上来抢。郭家便是从那时候起给冲得七零八落。

所以郭嘉不想当什么富足翁。权柄在手,兵将可用,才能真的护好家人。他只恐刘辨沉溺在民间的温柔乡太久,真生出当个富足翁的心思。

此刻得狠推陛下一把才是。

“据臣所探,李傕郭汜已经出兵,再有半月便要兵临潼关。洛阳危在旦夕,还需促成关东诸侯尽快出兵才成。”

刘辨对洛阳颇有感情,不想李郭大军来得如此之快。他善于基建守城,调兵遣将、合纵连横却不是系统能直接奖励的。刘辨只好向郭嘉求教对策。

郭嘉把锅一甩:“荀家久居颍川,根基深厚。陛下何不问问文若的意见?”

荀彧的冷淡刘辨是跟感受到的。热脸贴上冷屁股,有点叫人为难。

郭嘉有意调解两人关系,极力撮合:“荀家给许县送了不少粮食。陛下不妨带些手礼,亲自到荀家道谢。再借机问他计策。臣敢保证,文若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刘辨最怕送礼。而且荀家啥也不缺,比许县有钱多了。没钱人能给有钱人送什么礼?

围着宅子散两圈步,刘辨立马有了好主意。

三天以后,许县首富刘老爷的轿子踏进颍阴地界。身后跟着十来个抬箱扛礼的脚夫。一行人浩浩荡荡敲锣打鼓,要去感谢荀家的赠粮之恩。

刘辨就是要大张旗鼓。荀家君子风范。事情闹越大,礼节越做足,他们越不好意思拒绝。果然荀三哥在家收到消息过意不去,忙领着人到城西巷口夹道相迎。两人在吃瓜群众的围观下寒暄好久,才携手并肩,跨入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