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 59 章

领兵之人,据说是同陛下极其要好的赵子龙。

赵云是从刘备的徐州发的兵。走的那条道,正是曹操派郭嘉东进的小道。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郭嘉仍拖着他疲惫的身躯,为徐州军入辽谋得条鲜有人知的小径。而后,全写到了最后一封寄给赵云的信里。

信笺用的刘辨的字迹,署的是郭奉孝的名。

信一到赵云手里,赵云便才全明白。这大半年的,全是郭嘉与他通信!刘备拿下徐州和荆州的地盘,也全是郭嘉谋划的结果。

赵云起初想的是,率轻骑入辽,先把郭先生接回再说。

他只在路上遇着郭嘉的衣冠冢。简单而随意,小小的坟茔伫立在秋日沙石泥泞的山头。这座坟茔在此等了好久,专为告诉他,入辽的路没找错。

于是第二次赵云就轻车熟路地沿着小路直取辽东。他本就在辽东跟过公孙瓒,于此地的气候地形无比熟悉。赵云但率军前来进攻,袁术根本没有抵挡的份儿。

辽东一平定,身处兖州的曹操和司马懿两人就成了瓮中之鳖。北有赵云,南有刘备,向西洛阳不知有多少兵力。只余得东面给他们跑路。

东面,是望不见边的大海。

司马懿的家小都在洛阳。他肯定是不会跑的。

于是司马懿绝不跟曹操讲和。他最好的抉择就是协同南北两路一齐攻曹,坚决拥护洛阳表忠心。

三路夹击,曹操无论如何是顶不住的。不得已只得往东边退,大船入了海,自此不知所踪。

刘辨很放心。就曹操这头旱鸭子,赤壁过长江都晕船,到了海上不给大风大浪吞了便不错了。

只有一件事叫人担忧。

刘协去了哪里?

刘辨还是挺在乎他的弟弟的。将来他要回家,还得指望这个弟弟继承大统呢。

从兖州回来的细作说,从荀彧出征辽东时开始,刘协便不知去向了。

刘辨这才想到在洛阳软禁已久的荀彧。

荀家是曹操的耳目,也是重要的智囊。不把荀彧留在洛阳,暗渡辽东之事是绝无可能的。

而自打荀彧得知郭嘉殁落的消息,他便几乎不说话了。每日只看着城里荀家细作给他送来的消息,不惊不喜,日用三餐。生活则变得简单许多。从前他每日必沐浴熏香,而今三四天地才沾一次水。待得刘辨召他,昔日的颍川风流已成个发须杂乱的路边懒汉。倒是那对眼睛里,还藏着对刘辨的恨意。

以荀彧的智商,怎么想不到郭嘉是在用生命为代价,骗得多疑的曹操自毁长城。郭嘉之所以这么做,全是为了龙椅上的这个假君王!

曹操一败涂地,刘辨的威望举世皆知。自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起来挑战刘辨的权威,也再不会有军阀胆敢拥立刘协。

郭嘉是用他的命献祭,赢了他们年少时争执的赌局啊。

龙椅上的天子问他刘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