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你总干些见不得人的事。”

“胡说!”

第三百三十章 失手

面对能力过人的李敬玄,大家都逐渐适应了。我把好人事关,多余的事情不用想,其他领域任凭李敬玄来折腾,甚至跑到额外的经费补贴也一并撒手。小李同志很乐意担起这个重担,和内府打擂台的经验也日益的丰富起来,与我和兰陵正面劫掠方式不同,李敬玄拥有起居郎职务上的优势,利用正职上的便利很轻松地从上面弄个小纸条,自然也财源滚滚。

蛇鼠既有其道啊,刘仁轨拿了一张张财务补贴时候总咬牙切齿地这么评价,仿佛我讨帐的方式是通天大道,而李敬玄肯定用了见不得人的手段,不能从一而论。

“和李少监好好学学。”常贵和我一伙的,站了我的角度上考虑的话,难免对李敬玄也有点看法,每次常贵对小李起微词的时候我总是这么教导他,“不管立场如何,对李少监的才干不能小看,学得一分就用得一分,下次不许在我跟前说同样的话。”

常贵恭身受教,其实他从心底也佩服李敬玄的本事,只不过不好在我面前过多地表现出来。这都是本事,不管是办事能力还是学问上的造诣,小李的综合水平并不比刘仁轨低,而刘仁轨恰恰深知这一点才对李敬玄横挑竖挑,所谓文人相轻就是如此。看来老刘并没有像他自己说的那么豁达,就算是沙场下来的人依旧将自己规划在文人范畴,他犯不上和我这个武将计较,却对同是文官的李敬玄耿耿于怀。

全小心眼,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说法很片面,在刘宰相跟前就行不通,一早就跑来找李敬玄要新年企划,恰好我正和小李讨论健全物种资料的重要性,一大堆典籍堆放得满屋子都是,不说让小李收拾收拾就着急地催讨计划文书。连我在一旁都看不过眼。

这亏得是李敬玄在生活秘书工作上有基础,不失风度地笑应了差使,放我身上能和老刘打起来不可,这简直就是践踏人权的表现,别说官场礼仪,连点平民风度都没了。

皱皱眉,客气地给二人行礼走出来。老刘有点过分,这是故意找茬呢,事态这么发展下去可能会出问题,李敬玄这种人不是软柿子,一旦因为老刘欺人太甚起了冲突到了最后失面子的是刘仁轨,不说别的,光堂堂三省里几个魁首之一和个六品官员闹纠纷就是个掉价的事。不该如此。

“让老刘心平气和下来,不要老是排挤人家,大小事上老穿小鞋不是办法。”我不能直接给刘仁轨说,只好从兰陵这里迂回一下,聪明人也有糊涂的时候,何况老刘本就不聪明?“同事同僚之间公事公办的模样就足够了。既然没有解决他的办法就先不做出一幅要解决人家的模样。”

“话是这么说,可站了老刘立场上的确也够难的。毕竟农学是老刘一手扶起来的,困难的时候就你俩勉力维持,这会顺风顺水了却跳个人来分羹,还是自己最看不上的人。”兰陵有点为难,手里还不停地整理吐蕃那边报回来的信笺,“我这会得进宫去转转,要不你给刘仁轨提个醒也行。话不用说得太晦涩,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老刘别人的帐不一定买,对你还是很客气的。”

我怎么没发现他对我客气?犹豫地敲打了桌面问道:“可以?要不要带了兵器去。免得打起来我吃亏。”

“放心吧,许多事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刘仁轨也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农学是你俩的心血,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唯独你说的他会在意。”兰陵卷了个小包裹朝我笑笑,“昨天还和圣上讲笑话,说唯有你能和刘仁轨上下级这么多年没出过漏子。凭这一点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看来我还真是人才了,要这么说的话,老刘对待小李的态度就不算过分了,说不定他对待同僚都是这个样子,难道我除外?该说的还得说,出了兰陵府上骑马朝刘仁轨庄子上奔去。老家伙庄子不好找,七岔八岔的问路才在离官道五、六站路的地方找到,环境还不错,年上去也没有那么荒凉,家家户户门前都搭了放冬存白菜的小土棚,看来没少贪污菜种。

地势高落差大,老河从他庄后走了个人字岔口,一条蜿蜒向北流向北窑寨,一条是人工牵引的大灌渠,由西向东的水流形成了长安郊区最大的水利灌溉枢纽。也好也不好,天旱的时候老刘这里肯定不会缺水灌溉农田,不好处就是多条小灌渠都从他庄子上牵引,白白占用了许多地皮良田,让本不宽裕的刘家庄子更显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