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头脑的护卫道:“兄弟们不必心疼,我们到了洛阳买些便宜的带回冀州,再转手有小孩的同僚,这钱不就回来了吗?”
“大善!”
作者有话要说:良家子,乃是拥有一定资产、遵循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且从事耕、读等正当职业的良家出身的子女,其实也就是出了啥事都跑不了的人。刘协给他们高工资、高福利,把他们亲属、银钱都扣留在洛阳,也会派纪检暗自观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他们收受贿赂。
摊丁入亩的资料来自搜狗百科,雍正帝时推行“摊丁人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此后中国人口迅速增长,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对土地兼并的抑制,使大量自耕农生存下来。
第45章 今日二更
刘协命洛阳印刷厂印制了上万册《三字经劝学篇》。他此次在雕版印刷术上小试牛刀,却不容许自己失败,誓要将其广泛传播开来,未来洛阳印刷厂出版的图书系列要像现代的教科书一样普及。
为了确保销量和回本,刘协特地模仿了喜茶的销售策略。先是令文武百官在皇宫门口依次领取一本,引发大家的关注。然后在洛阳坊间和洛阳门学门口以成本价开始销售,采取了限购的模式,每人只能买一本,第一天还雇佣了水军营造出排队的现象。
稍有余钱的家庭都注重给孩子开蒙,且这还是陛下亲笔做序、洛阳门学祭酒卢植所整理的书籍,后续不需引导,每天都有人排队买书。
刘协松了一口气,方才命洛阳印刷厂加价卖给前来批发的商贾,以求尽早实现洛阳印刷厂转亏为盈,在坊间和洛阳门口的成本价书售卖也逐渐停止。同时,下令卢植组织人手撰写《三字经报国篇》。他还让洛阳印刷厂开始准备《孔子》和《孟子》两书的阳文模板,为日后大量印刷做准备。
这书的价值商贾看得到,将其卖到全国各地的富户,那利润何止一倍。自然不会介意这少许的加价,进货到手后,这些商贾都不迫不及待离开洛阳,准备领先一步,到其他州郡去高价贩卖。也正是因为此,戏志才他们在回京的路上,才不断遇到离京的商贾。
至于在全国开书局的分店,吞下这块利润,这个刘协还没想过。官不与民争利,如非涉及到民生的重要行业,他不打算过度插手。不过也许等有一天国库充盈了,倒是可以效仿新华书店一样在各地建立非盈利性的书局,供买不起书的人借阅,顺道解决下伤兵残兵的就业问题。
在红红火火的卖书中,端午节来了。在汉朝,庆祝端午节主要是避免厄运的,尤其是祛除瘟病,也逐渐形成了系彩绳、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习俗。
为了与民同乐,刘协命洛阳大食堂制作了大量的粽子,不仅予以宫人和兵卒食,还在皇宫门口和洛阳医馆前分发。宫人们早上吃过了粽子、欢天喜地拿了陛下赏赐的“吉祥钱”,就忙得脚不沾地,做粽子的、送粽子的,协调运输的,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
刘协命洛阳服装厂准备了大量的青、赤、黄、白、黑的五色彩绳,赏赐给天下十三洲的州牧、刺史和太守。
此时的粽子,更普遍的一个名字叫做角黍,乃是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灰汁煮之令熟(注:引自《风土记》)。滋味自然是比不上现代的粽子,于是刘协亲自写了现代粽子的内配给御厨。成本最低的乃是小米红枣粽,制作得也最多。成本高一些,滋味更好些的为糯米红枣粽和糯米豆沙粽。制作成本更高昂的呢,则是鲜肉粽和蛋黄鲜肉粽了。
为了分发粽子,洛阳医馆更加的繁忙,连跑堂的伙计都出去帮忙了。这一日,看病的人也格外多。忙忙碌碌了一整天,直到打烊时分,众人方才坐下来,一起吃陛下赏赐的三竹篮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