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的那两枪实在太狠,小腹上的那一枪,十三毫米的弹头几乎将常凯申拦腰打断,胸口的那一枪更是开了个大洞,常凯申的尸体破损严重,加上天气炎热。九月十五号头七过后早早地就下葬了。比起历史上他身死不得返乡的下场,这一回他倒是提前埋骨老家奉化。

然后,然后他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无论是南京留守的炮党副总裁汪精卫,还是身处剿匪前线的何应钦,此时双方所做的事都是忙着拉帮结派,寻找支持,为争夺常凯申留下的权力真空而不遗余力。与此同时,英美日等国的驻华大使和相关人员,同样也四处出动,不仅汪、何两人门前车水马龙,就连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家门前也门庭若市,时不时可见各式的洋人出没。而位于北平的少帅府,日本特使更是几乎天天上门,打着“消弭误会”的旗号缠着张学良。

英美和江浙财团此时是忙着寻找替代常凯申坐上炮党总裁位置的人。按法理说,常凯申一去,汪精卫理应在这个非常时期接替他的位置。然而汪精卫几次倒常,他这个副总裁不过是个空架子,手中没有半点兵权。在这个有兵才是王,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汪精卫空有“副总裁”的身份,但其政令实权甚至在南京城内都不太行得通。

相比之下,何应钦身为常凯申之后的黄埔军校第二人,对军方的影响力就要比汪大得多。只是,他的这份影响力和控制力,和常凯申相比,又差了很多。常凯申手下的军队军头,其势力核心就是黄埔系,又以和他同乡的江浙系最得重用。陈诚,顾祝同,刘峙才是他的心腹,至于何应钦,由于常凯申第一次下野前他压错了注,其“黄埔系第二人”又十分地令常忌讳,其地位虽高,手中的实权并不太多。

常凯申遇刺后,以陈诚、顾祝同、刘峙为首黄埔江浙系的成员开始抱团,待价而沽。这三人本就是常凯申最宠幸重用的,平日里对何或许尊重,但未得常凯申的允许,何应钦根本调动不了三人,何应钦想让这三人象对蒋一样地对他忠心耿耿,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是在常凯申死后,何应钦却一夜之间成了英美甚至日本人眼中的香饽饽。第三次围剿还未结束,常凯申还未下葬,他的在南昌警备司令部就快被三国的特使踩破了门槛。而江浙财阀买办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对他递出了橄榄枝。

此外另一个有力入主南京国民政府的人却是身在北平的张少帅。在常凯申遇刺,南京国民政府暂时群龙无首,散沙一盘的情况下,张学良的东北军无疑是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只是此时的张学良,却被林汉的那三发炮弹炸得少爷脾气上来了,虽然日本人不停地派特使解释,以及鼓动张挥军南下,饮马长江。但紧接着熙洽的死,却让张对日本人的野心更加警惕,不管日本人怎么鼓动,他就是按兵不动——林汉的那一炸,抹掉了熙洽这个“带路党”做的脏事,令其得以“清白”地死去。

常凯申一死,国内最高兴的人当属各路军阀,此外几年前中原大战时被常凯申用“银弹”击倒投蒋的石友三之流,这时同样也很高兴,常凯申一去,这些常手下的杂牌军非嫡系部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方势拉拢的对象,这些没有节操的军头们发现自己又可以再卖一次。

九月的中国政局,纷纷扰扰一团浆糊,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了十月初,政局终于逐渐明朗化。何应钦在英、美、日三方的共同支持,加上江浙财团的有限支持下,终于成功接替常凯申的位置成为名义上的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常系大权。只是他这个总司令当得要比常凯申郁闷得多,常凯申势力的核心黄埔江浙系的那帮人,却在这期间和宋子文,孔祥熙为代表的江浙财团勾搭在了一起,有枪有兵有财的他们,对于这位新任的何总司令,态度也仅维持表面的尊敬,更联起手来逼得何不得不将几个重要的职务分给他们。至于常凯申这些年用“银弹”击倒收编的各路军阀的杂牌军,经过这二十多天的叫卖,也找到了各自的新东家。而他的对手汪精卫虽然无兵权,但政治资本却比何应钦丰厚,仗着副总裁的身份,在常凯申亡故后,还是捞到了不少好处。接替了常凯申位置的何应钦,手中的权力比起前任缩水了大半。

此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比任何时候都要衰弱。周边的军阀看在眼里,也都开始蠢蠢欲动。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应钦领导下的前常系军阀,虽然因为常凯申之死而四分五裂,但先前江浙财团手中的“银弹”威力实在惊人,东北的张少帅又被日本人缠住无法抽手,阎锡山和李宗仁等军阀对“银弹”的威力深有体会,谁都不愿意第一个点燃战火,家家都是处于观望看热闹的状态。

时间进入十月,中国的局势,随着何应钦的上台,似有日渐平稳的迹像。

日本人开始坐不住了,而比日本人更坐不住的,则是德国人,是小胡子和汉娜这伙战争狂。

因为林汉的掀桌子搅局,日本人并没有按历史上那样按时发动“九一八”事变,使得汉娜花大了大力气在奉天布局,准备趁乱抢劫奉天银行的计划落了空。整个九月,她和被派到中国的党卫军特种兵们全都被迫装模作样地在奉天的工地上无所事事地吃灰。虽然汉娜也坚信日本人一定会对奉天发动攻击,但这个时间点,她却已无从把握。

相比之下,林汉的心情却很好,这段时间他以留学德国海外归侨的身份,频频出入奉天大学进行演讲、售书以及进行各类交际活动。

林汉出的书,名字叫“强国的崛起”,内容是盗版后世中国著名专题记录片《大国崛起》的内容,渗入汉娜和他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历史资料汇总、理解后的产物。此书早在他回国之前刚刚在德国写好、印好,按林汉的计划,他归国之后,如果无法阻止九一八发生,那就在九一八后趁着这个时机发行此书,为自己“扬名”,借此吸引大批爱国青年学生加入他的麾下招集人手人才。如果九一八被阻止推迟了,这书也一样会在这个时间发行,为他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