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英国人是想为在徐州陷入苦战的日本分担压力,同时也是日方强烈的要求,更是英国人期待以久的最后一次“赌博”的机会。

就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新年,在德国,汉娜终于发动了准备许久的“莱茵演习”计划,大批德军跨过莱茵河西岸,占领莱茵不设防区。

对此英国政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消息传出后,在英国国内政坛还是引发不小的震动,“撤出中国泥潭”的声音开始响起。而面对德国人的步步紧逼,刚刚在上海上空损失惨重的法国人同样也退缩了。德国比历史上早了几个月的收回了莱茵河西岸的驻军权,战略形势大为改善。

德国收复莱茵河西岸的行动,宣告了德国的强势崛起。英国保守党内部“把注意力从中国收回来”的声音在这事件后开始大了起来。就连主张对中国用兵的丘吉尔,谈起这事时,对中国的态度也不象从前那般强硬。

“要欧洲还是要中国”,这就成了摆在英国人面前两难的选择。

去年十二月五日到八日,皇家空军惨烈损失让英国上下全部震动万分。

“大英帝国不是在和中国空战,而是在和苏联这个邪恶的国家空战,还有德国在后面打黑枪。”

“欧洲不要了吗?再在中国耗下去,皇家空军就要成为历史了。”

“离开中国吧,那儿是个无底洞,那个国家有四亿五千万人!”

各种各样的声音,开始冒了出来。反战者甚至想起了庚子年后,当年德国威廉二世皇帝,命人在北京城门口对当时进出城门的中国人进行检查。检查的标准是按德国征兵的体质标准对华人进行检查以作数据统计,结果威廉二世得到的报告是百分九十的被检查者都符合德国最低征兵标准要求,着实把威廉二世吓了一大跳,这一结果加上先前的义和团,也让当时列强意识到妄想直接奴役中国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中国,对英国来说已经变成了食之有毒有刺,弃之极为不甘肉痛的“河豚”。在要欧洲还是要中国的两难选择下,英国保守党政府做出了一个选择:最后赌一把。

抱着赌一把的想法,英国人选择了红军和日军在徐州到连云港一线决战的时刻,在一月十五日发动登陆作战前的空军总攻。

但是哪怕杭州和上海方向的红军空军承受了再大的防空压力,集中在苏北战场中苏空军也没有调一架飞机回来。

此时,徐州战场上的中苏日三国空军,已厮杀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仗着人形雷达和性能以及主场的三重优势,红军空军正压着日本陆航打,中共上层根本不会为此放弃苏北大好的决战形势。

在沪杭上空,中苏联军和英军的空军数量比例达到了一比七(实际上更高),而且最重要的人形雷达林汉,这时也身在徐州战场无法脱身。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就算丢掉上海和杭州,也不能影响徐州战役的进行。而且红军空军自己也必须学会在劣势的情况下打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