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号坦克严重模仿了维克斯坦克,同时也参考了他的兄弟t26的设计,所以开发速度极快,在1933年十一月就开始投产,比历史上要整整快了半年。新造好的一号坦克标准重量七吨,但随时可以加厚装甲增重到十吨。和其原型维克斯坦克相比,车体前部被拉平成一整块六十度倾斜的装甲板,其外型和未来1936年型的维克斯坦克十分接近,只不过炮塔换成了一个更加硕大的炮塔以方便将来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

该型坦克三人车组,武器为一挺792毫米机枪和一门30毫米的机关炮。由于最初只是作为训练坦克使用,为了省油和减少磨损,一直都没加装额外的附加装甲板,火炮方面也只是使用了使用了最便宜的k108机关炮的陆用版。

一号坦克的炮塔本是为安装40毫米的坦克炮设计的,不过1933年刚开发出来的步兵用的40毫米反坦克炮在国际市场极受欢迎,供不应求。汉娜当时认为一号坦克只是训练坦克,没有什么“前途”,直接就将现有的40毫米坦克炮生产线转去生产40毫米的牵引反坦克炮出口以赚取外汇,而装甲部队使用了稍稍加长炮管的k108机关炮“将就”。后来完成了海外订单后,40毫米炮管生产线又被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炮管占用了,加上要优先供应正在大量投产的二号坦克,结果换炮计划再次被耽误,而一号坦克本身也就是训练坦克,换炮计划不受重视。七拖八拖之下,换炮计划一直拖到被当成“军援产品”出口到西班牙赚凯子钱时都没有完成。

古德里安接收时该型坦克的标准重量只有七吨。在制定坦克设计标准时,汉娜选择了苏联人的思路:什么都可以差,但是就是坦克的火炮不能差。即使是“废物一般”的一号坦克,其炮塔也故意设计得尽可能地大,甚至不惜减薄本就很可怜的炮塔装甲以减轻重量增大容量。

之所以将一号坦克的炮塔设计得这么畸形,汉娜也是考虑到德国的情况,她也不知道被扭转得不成人样的历史会怎么会发展。原来的历史上西线战争时,德国因为坦克数量不足,不得不大量地将严重过时的一号坦克重新拉上战场。德国的本钱实在太少,为了提高手中资源的利用率,她也不得不向苏联人学习,模仿t26的设计思路设计坦克,实际上这款i号坦克就是t26坦克的德国版,只不过火炮口径不同,车体正面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号坦克送到西班牙后,共和军就曾从被击毁的t26坦克上45毫米坦克炮拆下来替换一号坦克上原有的30毫米短管机关炮,将其作为坦克歼击车来使用。

该型坦克全德国也只造了五百余辆交给新生德国装甲兵训练使用,在二号坦克开发完毕后很快就停产了。

二号坦克是十三吨坦克设计方案,只比一号坦克迟了数月开发,同样也是过度产品,主炮是一门四十毫米的坦克炮,四人车组,不过可以根据需要加厚要害部位的装甲,增重到15吨。

其性能也就和捷克38t坦克相似,只是火力和装甲更强一些,车内空间更大一些。按计划,这款坦克将作为轻型坦克成为德国装甲兵中的补充。二号坦克和一号坦克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其放大加长版,许多零件可以通用。来自后世的汉娜,非常明白武器装备零件通用性的重要性。在控制了德国之后,她专门成了一个标准化委员会,研究的就是装备零件通用性的问题。

二号坦克生产了上千辆,是目前德军装甲兵的主力。

三号坦克则来自二十吨坦克开发计划,这款坦克现在已造成样车,正在进行测试完善,也是汉娜计划好的未来西线法国战役的主力。(注:历史上德国几乎是同时开发三号15吨的坦克和20吨的四号坦克,但在这里汉娜取消了15吨级别坦克的开发计划,所以二十吨坦克的编号向前挪了一位,变成三号)

虽然名为二十吨计划,但实际上开发时汉娜却要求其必须留出百分三十以上的承重上限亢余度。该型坦克计划安装一门75毫米42倍径的主炮,60度正面斜装甲,五人车组。考虑到西欧战场多沼泽的环境,该型坦克使用的是40毫米的履带。按照汉娜的计划,未来的法国战役结束后,二十吨坦克的生产将逐渐停止,届时德国将转产三十吨坦克。

而真正被汉娜最重视的三十吨坦克设计方案,现在还只是一个计划,按计划这款坦克将安装88毫米坦克炮。这也是汉娜为应付未来的t34而针锋相对开发的,不过在吃透二十吨坦克技术之前,该型坦克暂时不予开发。而且t34要到1939年年底才提出开发预案,目前德国全部的精力都还集中在完善即将投产的二十吨坦克上。

坦克的开发设计,必须具有前瞻性。一款坦克的开发周期很长,其设计前必须考虑到对手坦克的发展进度。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穿越者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可以提前知道对手技术发展的进度而制定自己相应的开发标准。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坦克的开发设计,同样也必须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点一点地进行技术积累。德国坦克开发时,汉娜不是不想一步登天直接开发出三十吨级别的坦克,但是这根本不可能。技术的开发,最讲究积累,不顾现实直接乱上三四十吨甚至五十吨的坦克,那会扯到蛋的。(s一下,看到一堆穿二战的小说,有些无知的作者,在一九三九年就给德国上四五十吨重的虎豹,先不说这个时代的德国有没有这个技术,光是战术运用上也是不可行的,虎豹糟糕的道路通过性在西线一样是灾难。)

现在的德国坦克军工厂,正在为大规模量产20吨级的3号坦克作准备,两座全新的坦克厂也正在建造中。而汉娜则为该型坦克取了一个名为“小豹”的绰号,按计划三号坦克将在1938年年初完成生产准备。

小豹坦克将是德国未来西线战役的主力,1940年前,25吨重,75毫米42倍炮,60毫米60度正面装甲的坦克,绝对是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强的中型坦克。历史上德国装甲兵在西线战场上被迫以劣势的坦克对抗强势对手一幕将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