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在五月二十六日暴发,早就抱着“止损”念头的关东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崇仁天皇的默许下,除了在锦州稍稍用心抵挡了解放军几天外,他所下达的军事指令,全是保存实力后撤。

从远东进入东北的中苏联军,几乎没有费多大的力,就解放了东北大片的土地。

到了七月五日,解放军已成功“光复”东北全境,无论是日军还是中苏联军,双方的伤亡都十分地小——因为绝大部分地区,日军都是不战而退。只有锦州方向和哈尔滨发生过短暂而激烈的交火。

到了七月七日这天,全部的日军都撤回到了鸭绿江以东的朝鲜境内。

东北全境就此“光复”。

在撤退的过程中,日军也没有对东北境内的设施进行破坏。倒不是他们变得“善良”了,而是在崇仁天皇听从李华梅的建议“以保全东北设施”为条件,和新中国进行谈判。

中苏联军联手对日本宣战时,日本军方高层皆知道东北大势已去,对守住东北已全然不抱希望了——其实这一年来,冈村宁次在崇仁天皇的指使下,一直暗中抽空驻东北的关东军,将兵力和物资全集中到朝鲜境内,日本军部的高层又怎么看不出来?

只是虽然大家明知东北已是块河豚肉,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没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日本陆军军部虽然疯狂而“中二”,但在“糊”和玩“鸵鸟”这事上的水平,同样也不差。既然冈村宁次愿意自个“背黑锅”干脏活,军部的人也乐意他这个司令官这么做。

其实这一年来,通过李华梅的活动,以及对新中国的愈来愈了解,军部高层的人皆知守住东北已是不现实的事,只是没人愿意说破这件“皇帝的新衣”以免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冈村宁次本来也不愿意干这种“脏事”,但是李华梅说动了他。

“冈村阁下,你为帝国的对外政策转型背的黑锅,天皇陛下是非常清楚的。军部的那些人明知正确的事而不去做,明知错误的事,却为了政治正确和自己利益而拼命去做,这种局面天皇陛也明白。天皇陛下是不会忘记为帝国背黑锅干脏活的人的。”

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商量过后,答应了李华梅,决定“为了大日本帝国长远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名誉”。

两人共同承担了“瞎指挥”放弃东北的责任。崇仁天皇记得这两人的好,事后虽然将二人免职,但只过了一年很快就将他们再度提拔起来。比起军部那些过于“聪明”的家伙们,两人主动地替崇仁天皇“分忧”,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自己赚到了更多的政治前途。

而为了日本民众能接受军方将东北“归还”中国的做法,这一年来,日本官方媒体也长期在报纸上宣传新中国和旧中国不一样的地方,提前给日本民众打“预防针”,为全面放弃东北做好舆论准备。

1939年七月七日,东北全境光复后,中苏联军最终止步于鸭绿江西岸。

之所以最后没有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