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还是英国战列舰的位置太过糟糕,简直可以说是糟到不能再糟的地步。
在这种恶劣的局面下,坎宁安司令选择了前者。全舰队忍痛直线航行,强行冲出水雷区。
在这过程中,他损失了君权号,复仇,滞后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被重创,两座尾部炮塔和一座前主炮炮塔全被打烂。至于中了太多雷,近乎没救的罗德尼号和巴勒姆号,则成为“阻滞”德舰前进的弃子。在这过程中,他甚至禁止舰队中的巡洋舰继续对德舰发动雷击,理由是不想再看到去年挪威海战的悲剧重演。
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四点整,当坎宁安司令估计自己的舰队已冲出水雷区,下令全舰队转向对敌时,他手中的战列舰编队已残缺不堪。
君权号、复仇号被沙恩姐妹舰击沉,巴勒姆号也很快步其后尘。
巴勒姆号多次中雷后速度则掉到十节,早早地脱离了编队,更遭遇了赶来的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的落水下石,先后吃了十一发283毫米的炮弹,后来被逼近的德国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罗德尼号虽然还勉强漂浮在水面上,可是舰身倾斜严重,并丧失了全部的动力,变成了浮在水面上奄奄待毙的死鱼。
罗德尼号所以没有遭受德舰的“凌辱”,是因为汉娜和林汉已经扫描出这艘军舰的状态,他的伤势比巴勒姆号还要严重。锅炉舱动力室大量进水,已完全丧失了动力,更失去了珍贵的电力。而四发鱼雷的攻击更加致命,舰身下沉的速度极快,此刻舰身已向右倾斜了十五度,倾角还在不断加大中。最多只要再过一个小时就会沉没。在这冰海的夜里,这艘军舰已完全丧失了抢救回气的可能。
汉娜本来想通过雷德尔下令驱逐舰队对此舰发射鱼雷补枪,却被林汉劝阻。理由是可以利用此舰引诱即将穿越雷区的英国战列舰队再度回头。为了抢救罗德尼号这条“死鱼”,皇家海军的行动将更加受限。
汉娜认同了林汉阴险的想法,为了节省炮弹,两人甚至都未下令两舰上的主炮对罗德尼号开火,对巴勒姆号也只是用副炮洗一下其甲板,然后就交给两艘赶来的德意志级级袖珍战列舰补枪,而这时两舰的火力,一齐将炮口对准落在最后的伊莉莎白女王号。
此时的英国舰队已经脱离了雷区,正要进行掉头转向,两艘沙恩级姐妹就利用英舰转向的时候,再度联手开火,在其转向过程中,加上先前的命中,前后共命中其十发炮弹,愣是将这艘三万吨级的战列舰全身打烂,四座炮塔中更有三座被德舰打废。
尽管吞了一发鱼雷,外加一口气吃下了十发406毫米的炮弹,四座炮塔被打烂三座,进水无数,但是伊莉莎白王号在这过程中却“人品大爆发”地没有被一发炮弹打中其弹药库位置,但是这时的他触雷加上中弹过多导致的大量进水,速度已掉到可怜的十五节。
其间英国主力战列舰也用自己的尾炮向德舰射击,可是在这个黑漆漆看不到对手的夜晚里,他们的炮弹完全是在瞎打,根本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
脱离水雷区后,坎宁安司令命全舰队调转船头,作出朝先前对其爆了数十分钟菊的两艘德舰迎头攻头冲来姿态。而随行残余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也正绕过雷区作出要一并掉头猛扑德舰状。
坎宁安司令确认自己脱离水雷区,完全是“凭感觉拍脑袋决定”的主意,也是被两艘不停地在身后追击爆菊给恶心的不得不采取的被迫举动。
误入雷区前,坎宁安司令手中拥有九艘战列舰,手下的巡洋舰的数量比起对手也占据巨大的优势,整体实力上,明明是占着绝对的上风。
但在随后短短的数十分钟的时间里,他的舰队遭遇了水雷、鱼雷还有敌方406毫米舰炮轮番打击。九艘主力战列舰中,战力最弱的复仇号和君权号已经沉没,巴勒姆号和罗德尼号即将沉没(此时还漂在海上),伊莉莎白女王号更被对手隔着一片水雷区不断地发炮命中,十二分钟内尽吞十弹,四座炮塔只有一座还能正常使用,整艘战列舰几乎被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