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维克并不是一个位于突出海岸线的海港,反而是一个凹陷在两岸峡谷内的内陆港口,也称得上是地理位置很好的天然良港。

从入口到内陆的港口,有长达数十公里的水道,英国人在水道的一些隐秘的拐角处埋伏了少量的鱼雷艇,同时设置了岸基鱼雷发射器,这些布置都象他们设在外面的水雷一般,全被林汉和汉娜感知得清清楚楚。

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签订后,重建的德国海军的驱逐舰,主炮口径通常都是使用128毫米45倍径的高平两用炮,这种火炮反雷击,防空效果都极佳,是德国驱逐舰的标准火炮。不过也有少量例外的驱逐舰安装了新研制的155毫米50倍径的重型舰炮。

林汉所暂时寄灵的z44的驱逐舰就是这个类型。

155毫米的舰炮是历史上德军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口径,而且这个口径的火炮,不但在海军中取代了原有的150毫米舰炮,在陆军中同样也是现役陆军的大口径加榴炮的主力口径。

希特勒上台后,无论汉娜还是汉娜,都对德国现有的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严重不满。

汉娜和希特勒都拥有浓重的大口径炮情怀,对比一下同期的德国的对手,苏联这个级别的火炮口径是152毫米,英国差不多也是这个口径,法国和美国都是155毫米,只有德国的口径最小。无法忍受管子口径比对手小的希特勒在上台后,一方勒令军部门重新研制新型的更大口径的155毫米火炮,另一方面象视为仇人般,千方百计想要地“处理”掉旧有老式的150毫米重炮——后来旧有的150毫米的重炮大量地卖到中国去就是这种想法下的产物。

希特勒上台时,德国总共拥有约六百余门一战时留下来的旧炮,然而到1939年十月开战时,德国全国也只剩下二百多门150的旧炮。德军中六英寸级别的主力火炮,这时都已经被新研制的155毫米火炮所代替。而陆军六英寸火炮的变革同样也影响到了海军,除了被鱼雷打烂舰首的纽伦堡号轻巡洋舰外,德国海军的装备六英寸级别火炮的驱逐舰也都被换成了155毫米而不是传统的150毫米。

1932年希特勒上台时,从魏玛共和国手中,继承了十二艘800吨级的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吨位小,航程短,无论是汉娜还是希特勒都很不满意。

1933年起,德国就开始秘密研制新式的驱逐舰。身为穿越者和舰灵,汉娜深知驱逐舰大型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希特勒重新军备,重建海军时,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海军新下水的驱逐舰,就直接定位在1500吨级以上,而其主炮口径,也放弃了传统的105炮而换之以新研制中的128炮。

1934年,德国海军宣布新型驱逐舰的造舰计划,称将建造新型驱逐舰16艘,该舰排水吨位直接定位在1600吨级别,编号定为z1~z16。

德国海军原先的设计是,在该级别的驱逐舰上堆积了5门128毫米炮,两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两座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此外还有四联鱼雷发射管两座。

但该型设计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火炮堆积过多导致重心过高,以行动装置设计过于复杂易出故障。

该舰前主炮为2+1配制,一座双联128毫米海炮加一座单管炮,后部再安装两门128单管炮。

该型驱逐舰在建成四艘后,汉娜下令舰上增加数门博福斯高炮,结果海试中发现重心过高的问题更加严重。全衡利弊后,汉娜下令拆除了尾部一门128毫米炮换之以一座双联40毫米高炮以增强防空火力的同时降低重心,还在建造中的其余四艘驱逐舰做出相应的改进。

由于这个型号只是试水之作,并不成功,所以该型号驱逐舰只造到z8就停止建造。从z9之后的四艘驱逐舰全部放弃建造换之改良型的zii型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