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失意者和偷渡者

1946年四月,位于北美的加拿大,正被两股飓风席卷。

一股飓风,来自对原子弹的恐惧。另一股飓风,则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和英国皇家空军,在北海道上空进行的史无前例的大空战。

美利坚合众国终于和英吉利帝国撕破脸强烈地冲突。

身为英联邦的成员国,却拥有高度自治权加拿大人,立刻感受到了“池鱼之殃”带来的压力。

宗祖国英国和美国隔了一个大西洋,他的“小弟”加拿大却是紧挨着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虽然不是美军扩军的重点,但是这四年来,美国人还是动员训练近三百万的陆军正规军,以及几百万的预备役部队。在阵兵在美加边境上的上百万美国陆军,这四年来一直都是加拿大政府挥之不去的噩梦。

虽然这四年来宗主国英国也给了加拿大人不少支援,可是看看南边的美国用不到四年的时间重新堆出超过五百万吨的海军的工业实力,三十万的正式飞行员,宗主国的那点支援就什么也不是了。

“英美一旦正式进行全面战争,只要美国人愿意,最多两个月时间,美国陆军就会占领加拿大全境!”

这个观点是“英奸丘吉尔”在美英关系恶化后,为了秀自己的存在感,对着记者提出来的。虽然现在的他在英国本土已名声大臭,但这个观点却得英联邦所有人的认同。

“大不列颠帝国不该和东边的那些邪恶的社会主义国家联手,而应当和美国,同属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联手,以应对愈来愈严重的全球赤化危机!”

神圣冲击开始后,丘吉尔在英国继续是人见人憎的讨厌存在。由于他的政治、外交态度和阿尔托利娅强烈冲突对立,在英国政坛继续受到打压排挤,政治命运并没有因为“神使降临”而得到改善。部分认知来自林汉的阿尔托利娅,完全把丘吉尔看成了导致英国在二战后迅速衰弱的大罪人,根本就不待见他。

于是丘吉尔只能无奈地离开英国,前往加拿大“隐居”。

但1945年底,欧亚联盟对抗美国的局面出现后,杜威总统为了改变美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的局面,又想起了丘吉尔这位“美国人民的老朋友”,于是再次热情地将从他加拿大请了过来。

上面那段话就是丘吉尔“应邀访美”后,在美国国会山面对一干记者时的演讲,代表了他个人的“政治观点”。

演讲完毕后,丘吉尔演说得到了现场一干美国听众的热情鼓掌欢迎。这时的美国人,浑然忘记了在1942年关岛海战后,他们还曾愤怒地攻击丘吉尔是“英国骗子”,用一纸无用的条约戏弄了加纳总统。

通过这次演讲,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沉默了三年的丘吉尔,总算得到了一次秀个人存在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