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一个婆罗洲会馆,就让他在东西婆罗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知道多少别郡外州人士,到了广府,要都要去认个地头混个脸熟,号日后仰仗一二或是取其便利、结个善缘。

这次,他们还带来了追随大公子身边的那些家臣和国人,部曲和藩生子的各自家书和手信,以及寄回来的钱财、特产和各色礼物。

为了将这些东西一一送达而足足奔走了半个多月,也用某种夸张和炫耀的口吻,将消息扩散的到处都是。

身为藩主,居然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坐视其变,连稍微约束或是召见他们的意愿都没有。

就算是再愚钝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和冲击。

特别是对抚远州和罗藩这种相对封闭保守的远州来说。这也是为数不多,很容易成为津津乐道很长一段时间的话题。

毕竟大多数国人和家臣的先祖,也是从蛮荒中披荆斩棘,驱逐和驯服那些土族,而拥有现今家业传承的,很容易形成某种推崇武功和个人奋斗的情节。

只是某种光荫门楣的旌表和赏赐,若是放在普通藩家之中,也足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传家之物,或是念念不忘的荣光。

但是对于当代的罗氏藩主来说,在迎送那些州城来的宣赞,礼官的各种道贺和锦上添花的,矜持和热忱背后,就有些尴尬和无奈了。

对稍微知情些的人来说,这种来自官方关于父贤子肖的赞誉,可比什么直接上门打脸,更加深刻和令人发醒。

谁叫当初的嫡庶问题上,是藩主的坐视态度,将大公子逼走的。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大公子在外的前程远大,可不是平稳的躲在藩内,按部就帮的等待继承家业的平凡日常,所可以比拟的。

说不定时隔多年之后,罗氏又可以开一个新兴的藩家了,只是这种本该由庶子旁出承当的义务和责任,居然出现在嫡长子的身上,未免有些讽刺和谬然的意味。

这种传言,随着大公子私订终身的消息,而愈演愈烈,对方也是海藩的名门之后,有家业有权柄更有手段的良选。

不只是一个人拍着胸口,指天画地的赌咒,亲眼看见那位宇文家的大小姐,如何像是真正的女主人一般,登堂入室,出入起居,乃至参与家务和生意,所差的不过是一个名分和由头而已。

比起家主给安排的那个有钱寡妇的婚事,却又是更加优异不知道多少倍的。

这又给了那些忠于罗氏的家臣,某种忧虑和压力。毕竟除了父子关系之外,当代藩主也没有明显失德,还没有到让家臣、部曲众叛亲离,联名逼迫提前退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