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页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各部队校对时间在同一时刻发动进攻。没想到,效果居然出奇的理想。英军虽然被俄军火力压制,没能攻下凸角堡,但他们吸引了大量要塞的俄军,让法军麦克马洪师顺利攻下马拉科夫要塞。

马拉科夫要塞的被攻占,让联军炮火可以从马拉科夫要塞覆盖整个塞瓦斯托波尔,俄军败退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晚,俄军破坏了全部工事,携带炮兵和后勤设施有计划的撤出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指挥官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很是郁闷,他万万没有想到,俄军的这批农奴援兵数量虽然众多,却都是带着一杆火枪便奔赴前线,没有火炮,完全守不住这个要塞。

而且,因为这批援军的到来,丝毫粮食未带的他们很快将要塞内的存粮吃空,导致在他们抵达后没多久,塞瓦斯托波尔便出现了缺粮的情况,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主动放弃。

不过,他自认为,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上总体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若不是因为己方在火炮数量上及武器质量上处于劣势,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不会被攻破。

他虽然退却,却并不认输,他立即给皇帝去信,请求运送一批粮食和军火到克里米亚半岛的中部城市辛菲罗波尔,他率领撤出的八万俄军撤而不退,在距离塞瓦斯托波尔数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同时又将刻赤的四万俄军也调了过来,准备利用军队的人数优势,准备与英法联军展开野外遭遇战。

而这时,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英法联军,却又开始出现分歧。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准备见好就收实现和平,同时他们法军深受霍乱之苦,恨不得早点离开克里米亚。而英国却因为战胜而欣喜,新的一批战事物资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海港,坚持要继续打下去,但没有法军的支援,英军也不敢贸然去追击北面的俄军,于是,这奇怪的战争,再次胶着起来。

第674章 黄河要决口?开什么玩笑!

英法两国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泥潭之中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冯云山却全力为即将到来的黄河改道而忙碌准备着。

他早在决定要提前为黄河改道做准备的时候,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除了命魏源为黄淮水道总督兼钦差大臣,专程负责黄河整治外,还下令帝国的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汕东巡抚崇恩、甲七师师长彭玉麟和乙六师师长何贱苟以及义一师的石镇吉、石镇高等人,赶紧前往准备改道的大清河流域,安排沿线百姓的疏散。

而他自己,也率领随后赶到的乙七师、乙八师和乙九师,以及江苏和浙江两地的新组建的三万地方驻军和宁波佃户水师和原本的太平军水师,一共近八万讨虏军将士,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赶往历史上黄河要决口的部位——菏南开封府兰阳县。

……

这天上午,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响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河滩上,李迁犹如往常一样,在河滩的地里开挖小坑,准备种植包谷。

前年的蝗灾和去年的旱灾,让东明县一带的百姓受灾严重。李迁原本都已经拉上响子口集周围三五个村庄的百余号人,准备学着南边的淮北一带的捻子一样,反了官府,抢了官府的粮食落草为寇了。可没想到,去年底,这大清的天下突然就变了天!

官府纷纷声称归顺了南方的中华帝国,而这个所谓的中华帝国,时不时派出了身着统一制服的士兵,在这东明县来回巡逻,仿佛知道自己要准备造反起事一般,于是,李迁悄悄地通知周围的一帮兄弟伙,不敢妄动,等过段时间再说。

不造反了,可饭还得吃,家里的老母还是要养活。于是,李迁只好跟其他的村里人一样,来到响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滩涂地上,在去年就开垦好的荒地上,准备种些产量高又耐旱的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