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就在十一年前,一个十分清廉正直的御史,因给母亲看病吃药而省吃俭用, 饿晕在了朝堂之上。

圣人问明情况之后, 十分感念他的一片孝心, 又怕朝中如他之人不止一个, 却又碍于脸面不肯让人知晓,便下明旨准许朝中官员向国库借银。

什么,你说为什么不是私库?

因为内孥的银钱, 已经被勋贵们借走了大半了。

而整个皇室的吃穿用度, 都是要靠内孥供给的。

这一回, 那些开国的勋贵们倒是没有再借, 可许多后进的文武百官, 却是陆陆续续借了不少。

并且这十年以来, 都是只有借, 没有还的。

其实, 他们的心态也很好理解:勋贵们借了那么多,也没见一个还的。他们才借了多少, 圣人又岂会与他们计较这点儿银钱?

可实际上, 开国勋贵才几个?朝臣们有多少?

这么多朝臣, 你借一点儿, 我借一点儿, 零零总总地加起来, 早就超出了勋贵所借的总和。

而圣人有真的不想要吗?

别闹,圣人也是要吃饭的,又怎么会不明白钱粮的重要性?

但圣人是仁君嘛, 怎么好意思自己开口要账?

一开始借钱的这些,都是真穷;后面跟风的这些,则大多都抱着不借白不借的念头。

因此,圣人不开口要,他们也乐得装傻不还。

这一拖两拖的,就跟太_祖时期借了内孥银钱的勋贵们一样:没钱的是真还不了,有钱的又怕做了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