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页

“我这不也是为了三爷着想吗?”马氏觉得很委屈。

史鼎困劲儿上来了,半瞌着眼打了个呵欠,含含糊糊地说:“你要是真替我着想,就把你那心思收一收。爷想要爵位,会自己挣,用不着惦记祖宗留下来的。”

马氏怒了努嘴,不敢再说了。

史鼎道:“这些心思,你在我面前露出来没什么,在二嫂面前可小心着点儿。过几天,我和二哥就要走了,你肚子里着个,还要靠二嫂看顾。”

“知道,知道,我又不傻。”

“呵。”史鼎哼笑了一声,“我看你也没聪明到哪儿去。随便一个下人撺掇两句,就敢把棒槌当真了。真当祖宗家法是个摆设?”

“我这不是问问嘛。”马氏一下子被掀了底,不由讪讪,“他们也是为主子分忧。”

史鼎道:“我不管,你立马把你那个陪嫁嬷嬷给打发了,整日里调三窝四的,是生怕咱们家日子□□宁了吧?”

见他明显着恼,马氏更不敢多言。她心里开始埋怨陪嫁嬷嬷:怎么就给我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没的让我和三爷起了争执。

靖绥堂是保龄侯府的正院,那块儿匾额虽然不像八公府邸里的那般,是太-祖亲笔提的,但也是第一代保龄侯的手书。

史家和贾、王、薛三家不同。前朝的时候,史家就是江南世绅大族。还跟贾、王、薛三家不同的是,史家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动投太-祖的,而是等太-祖打到了金陵之后,被那三家以同乡之谊劝说,联合了一众乡绅,乘夜献城。

当初一同献城的世绅那么多,为何独史家脱颖而出,不但封了侯,还和贾、王、薛一起,成了金陵四大家呢?

这都赖于第一代老侯爷有一身好武艺,家族里人多。所谓上阵父子兵,指挥起来肯定比外人容易。

可以说,史家能得了这个保龄侯的爵位,少不了族人的辅助。这也是为何,保龄侯府就算再穷,也不能不管一众族人的原因。

咳,言归正传。

因着老侯爷并不是太-祖一开始的心腹,功劳也不足以封王封公,自然也就没有太-祖亲笔题字的殊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