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乘车出发,自南阳一路北行,及至许昌城中,已至197年初夏。
自年初农学司落成,郭瑾便没日没夜地操持起农学司诸事,除亲自培训人员,并开设畜牧、养殖等各类学堂外,还首创九州交流会,鼓励各州人士前来许昌参观交流,意在促进曹魏文化输出,并在此基础上起到吸引人才的效果。
司马徽同诸葛亮一并抵达许昌城时,只觉城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似乎比当年的雒阳盛景还要繁华三分。尤其是坐落于城南的农学司门前,每日皆会挤满络绎不绝的各色游人。
由于农学司空间有限,课程往往供不应求、一席难得,郭瑾不得已择人于农学司门前登记发牌,大约相当于现代的预约排号。
诸葛亮二人初来乍到,自以为进了农学司便能同郭瑾相见,于是便跟着面前的长龙,懵懵懂懂地排起了长队。约莫过了大半个时辰,两人终是自农学司门外的登记处领了木牌,不过巴掌大小,正面用隶书刻着四个大字——贰拾又叁。
诸葛亮难得透出几分迷茫神色:“先生可知此牌何意?”
司马徽取过端详,复将牌上数字诵读几遍,“许是直接凭之进门便可?”
诸葛亮认同点头。
正当此时,身前排队的妇人闻声回望,瞧见两人牌上的内容,不由嗤声笑道:“两位郎君排于本月念叁日,距今还有十七日之久,且需好等。”
诸葛亮抬眸瞧去,对面的妇人约莫三十出头,荆钗布裙、面色红润,许是见他二人愁眉不展,这才好心解惑。
“念叁日?”司马徽心中恍然,今日方及硕六,中间确实相差十七日之久。
可他与孔明不过游览至此,并未做好长期叨扰的打算,难道当真要苦等半月?
如此想着,诸葛亮早已作揖致谢,见那妇人回过头去不再理会自己,诸葛亮侧首提议道:“不若你我二人直去郭府登门拜访?”
司马徽并无二议,毕竟再怎么说,他几人也都是昔日旧交,亲自登门造访本也不算为过。既已达成一致,两人果断离开农学司之所,复而向祭酒府中行去。
熟料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求见郭校尉之人与日激增,郭瑾疲于应客,只得被迫限号接待,普通来客若要进府拜访,须得门外登记排队。
已经排队排到老眼昏花的司马徽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