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页

“大王的小楷书法,其中充满着平和简静,飘逸萧散的书风,用笔圆浑,中段丰实,体势平正寓有姿态,而且用点之上,还保持着汉魏质朴的遗意,在飘逸自然的同时,又能给人一种质朴的平和,而陈逸的这一幅小楷黄庭经之中,充满着这种意境,简直就是得到了大王的真传。”

旁边一人摇了摇头,“我与你不同,你最喜欢的是大王的小楷黄庭经,我最喜欢的则是这幅章草急就章,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而成,保留着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章草是标准草书,也是当今草书的前身,这一个书体,并不是一人一时所创造,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只不过到了东晋,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而章草逐渐被取代。”

“只是,这种书体,并没有因为被取代而消失,后世很多的书法家,都学习过章草,许多书法家都曾说过,想要今草大成,必须要先学好章草,只不过,现代我们所见到的又有多少章草作品呢,大部分都是今草,其中夹杂着一些鬼画符般的草书。”

“陈逸先生的这一幅章草书法,在简率的笔意中显现出隶书的底划线,给人一种古朴厚重之感,看似每个字独立而下相连,可是通篇读下来,却是可以让人一气呵成,简直堪成章草书法的典范,在学习章草者廖廖无几的近现代,我们还能见到陈逸先生的这一幅水平极高的章草作品,简直就是一种荣幸。”

这些小岛国人不断谈论着自己对于书法的看法,时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惊叹,如果现在展览的是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他们自然会安安静静的观赏,可是这次展览的作品之中,有着陈逸的三幅书法。

陈逸是谁,那可是华夏有名的书法家,他们之前或多或少都看到过陈逸的书法,但是,来到展厅之中,他们却是惊异的发现,陈逸书法比之前的水平,要高出许多许多,这才是他们为之惊叹的原因。

他们交谈所用的亦是小岛国语,而范老和袁老也是找来了一个翻译,完全听懂了这些人所交流的内容。

两位老爷子觉得,在陈逸这个展台,似乎不用让解说员解说了,单单是这些小岛国人看到书法所发出的一声声惊叹,就足以让人明白这三幅书法的意义了。

从这些人的反应上看,陈逸的书法,已然引起了这些人的共鸣,以陈逸的书法水平而言,超越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书法家,也只有少数的一些书法家,能够与陈逸相提并论。

无论是小楷,亦或是章草,能够比得上陈逸者,非常稀少,陈逸的小楷,可以说是深得王羲之的真意,而章草,这个世界上,能够写到陈逸这般水平的,也是极少数。

而陈逸听到这些人议论的话语之后,面上也是露出了笑容,看来小岛国人还是有一些传统书法爱好者存在。

听到了旁边二人各自说出了自己喜爱的书法,这时,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平静的说道:“这三幅书法水平高超,都让人为之惊叹和喜爱,你们有些人喜欢大王的黄庭经,有些人喜欢章草急就章,而我,却是最喜欢中间这幅行书李白诗篇,如果说这三幅书法中,能够代表陈逸先生真正书法水平的,那无疑就是中间的行书。”

“因为无论是小楷,还是章草,都是陈逸先生所临摹前人的书法而成,其中,小楷黄庭经上,带着浓厚的大王笔意,犹如大王再现一般,让人惊奇,而章草,也是如此,带着其他书法家的笔意,而唯有这一幅行书李白诗篇,才是真真正正由陈逸先生独自创造出来的。”

“之前我们都在华夏的一次拍卖会上,知道了陈逸先生已经创造出了一种行书书体,风格飘逸,又充满平和,而现在这一幅书法上的字迹,让人为之震撼,之前这一种新的书体,距离成熟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是刚刚创造而成罢了,而现在,这一幅书法上的书体,距离成熟,仅有一步之遥,观之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忍不住的想要顺着字迹向下看去。”

“创造出一个新的书体,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纵观整个世界书法界,也唯有华夏书法和小岛国书道能够代表书法,可是在过去几百年间,包括近现代,都没有一位书法家,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