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考验他们对于华夏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写出别人所想不到的诗词歌斌,这就说明他们的文化底蕴。
正在众人都研墨之时,青少年组忽然传来了一阵哭声,有些人诧异的看了过去,有些人却是定力十足,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陈逸和几位评审过去一看,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正拿着墨锭轻声哭泣着,“我写字时,用的都是墨汁,我不会研墨啊。”在看到陈逸等人来到时,他精神崩溃的说道。
听到这孩子的话语,陈逸和几位评审不禁摇头一笑,估计这个孩子在面试书写时,用的都是上一个人所研好的墨汁,所以评审们才没有发现,现在有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不会研墨,所用的都是厂家调好的墨汁。
只不过,有一定水平的书法家,所用的都是自己研好的墨,在书写重要作品或是小楷时,墨汁比自己研的墨要差很多。
研墨费时,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普通人半个小时研出来的墨,足够写一两个小时的书法。
有一些书论中,曾提到书法家不择笔墨,意思是不需要选择笔墨,这真的就是害人之论,不择笔墨,又能写出高水平书法的人,在书法历史上,少之又少。
只有自己研的墨,才能够掌控自如,在书写之前,就将心境调整到合适的状态,才能够写出更高水平的书法。
看来有必要在中小学的课程中,教导一下研墨的知识了,通过这件事情,陈逸和几位评审也是想到了更远的地方。
随后,陈逸走上台向众人说了一句话,凡是不会研墨或者研墨不熟练者,都可以向旁边的工作人员示意,会立刻给他们发放墨汁。
听到陈逸的话语,青少年组的一些人纷纷举起了手,至于成年组,则没有一个人举手,他们在几百万书法作者中脱颖而出,可以算得上华夏成年人中,书法的佼佼者。
达到这种水平,练习书法已然有了一些年头,早已是熟练了自己研墨。
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之后,书法比赛继续进行,有些青少年选择用更为方便的墨汁,但也有一些青少年,则是选择继续研墨,他们这些人应该是接受过更为传统的书法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都开始动起笔来,拿着毛笔,在宣纸上,不断的书写着。
而众位评审,也是静悄悄的在会场内巡视着,时不时的观看一些人所写的书法。
根据这些评审的观察,写梅花相关内容的人比较多,这是因为梅花的名气非常的大,在华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诗词歌斌中,有着许多赞扬梅花的内容,绘画之中,几乎所有的画家,都曾经画过梅花,而在琴曲之中,也是有着关于梅花的曲目。